方剂习读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黄芪一两(30g) 当归酒洗,二钱(6g) 上?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现代用法:水煎服)。 补气生血。 血虚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本证乃血虚阳浮所致。 《内外伤辨惑论》谓:“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劳倦内伤,血虚气弱,阴不维阳,则阳气浮越于外,故肌热面赤,烦渴欲饮。此种烦渴,每每时烦时止,渴喜热饮;女子素有气血不足,复加经期或产后,气血更为虚弱,血不维气,气浮于外而上攻,则发热头痛;疮疡日久,气血虚弱而不能滋养肌肤,则疮疡久不愈合;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乃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是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云:“血虚发热,证像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成方便读》),故此虚热证,治首当补气以急固浮阳退热,而阴血宜渐生。 方中重用黄芪,取其量大力宏,补气固表,以急固浮阳而使热退,且补气又助生血,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故以之为君。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并得黄芪生血之助,使阴血渐充,则浮阳秘敛,虚热自退。至于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属血虚发热者,用此方益气补血,其症自解。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亦为气血不足,用本方补气生血,托疮生肌,疮自收口愈合。 重用甘温以补气,阳生阴长以生血,药简效宏。 本方为补气生血之常用方,亦体现李杲“甘温除热”之法。以肌热面赤,渴喜热饮,脉洪大而虚为辨证要点。 当归补血汤证与白虎汤证临床表现均可见发热,李杲特别指出“血虚发热,证像白虎”,二者一虚一实,不可不辨。 白虎汤证为外感热病之阳热实证,其身大热面赤,必伴汗大出而恶热,且脉洪大有力,大渴而喜冷饮; 当归补血汤证为内伤劳损之虚热证,虽亦身热面赤,但无汗出而不恶热,脉虽洪大而按之无力,其口渴而喜热饮。《内外伤辨惑论》更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当归补血汤与补中益气汤均治虚热,皆见身热口渴、脉虚大无力。补中益气汤证为中气下陷、阴火上乘之气虚发热,尚可见恶寒、面白、自汗,且气短乏力为甚;而当归补血汤证为血虚气无所依,虚阳浮越之血虚发热。 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家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尔。《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内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尔。(吴崑《医方考》卷三) 一患者,扑伤之后,烦躁面赤,口干作渴,脉洪大,按之如无。余曰:此血虚发燥也。遂以当归补血汤,二剂即止。(《正体类要》卷上)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推荐阅读: 《伤寒》、《金匮》方在男科病的应用 治小便遗精白浊方(澄化汤、清肾汤、舒和方) 不寐、滑精案 夫失精家,未必源于肾虚——不寐、滑精案 一知半解中医医理误人不浅--早泄案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方剂学》十三五规划,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贾波,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cd/14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牛蒡子组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特效
- 下一篇文章: 当归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