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middot本草解独活和羌活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药 解 《满庭芳·静夜思》 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褛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第4篇独活和羌活 文:木兰 ●前序 在智能医学时期,羌活作为通天汤的主药,使用频率较高,到了空间医学小方中后期,就很少用了,在有限的资料文献里几乎看不到它。 在我个人临床上,羌活依旧保留,使用的时候多数和紫石英配伍。单独也用,和独活配伍一起使用的概率虽然低,但依然会有。 尽管很多声音说:独活和羌活不能同用。在我这里,药物没有能和不能,只有刻证适合不适合,医者会用不会用。 从空间医学本草解读做一区别 1能量行走的方向不同:独活从上往下,羌活从下往上; 2能量作用的层面不同:虽同作用于外焦即作用于表循环,独活却更深偏里一些,羌活更便表一些。所说偏表偏里是相对而言,实则是一个偏上焦偏体表,一个偏下焦偏里(相对体表而言,但依然归属于体表这个大循环),从两者的气味就可知这一点。羌活更辛烈燥,独活更辛沉厚。 独活:引外焦能量下行(胞外); 起点终点:起点头部,终点足部; 临床应用:减少头部能量压力;补心;补肾;撞击膝、足。独活的起点在头,终点在足,能促进外焦能量下行,因而能减轻头部压力,治疗高血压、头晕、头疼等病症。能量下行到后心部,能起到后心部和前心能量互相补充和辐射,能治心衰。下行至腰部,撞击腰部的细胞,故能补肾,治疗腰疼。下行至膝足部,就能补充膝足部能量,治疗膝盖足跟疼痛。能量如果下行太过,会引起任脉能量上升不及,导致下焦能量过剩,出现腿沉腿肿,上焦能量缺乏,出现心慌,头晕,乏力等症状,因而克数上使用要结合舌证。公英作用于任脉,独活作用于督脉,相配伍能促进公转循环运动。 临床用量:独活3克,从头至后心部位,补心;独活5克,从头至腰部,补肾;独活7克至足根部。 运用舌象:舌尖或上焦厚隆起,薄厚苔均可用; 两便辩证:便干便稀均可用。 羌活:使人体能量由下向上运动,从足尖直达头部(胞外); 起点终点:起点足部,终点头部; 临床应用:羌活促进内焦能量向上运动,起于足尖,止于头部,使能量由下向上运动,促进血液回流,也能治疗上部能量不充足。能量在运动过程中,辐射、撞击不同部位的脏腑,故治疗三焦内各种疾病。能量向上撞击上焦,促进上焦细胞开合运动,打开上焦到外焦的通道。 临床用量:常用量1-4克。2克盆腔; 4克至胸部;5克少用; 运用舌象:舌质瘀滞者;或棍舌; 两便辩证:均可。 从传统来看这两味药的区别 独活和羌活 两者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 但一个攻上一个攻下,分工并不相同。 羌活性較燥烈,上升发散力强,有“气雄而散”的说法,且针对的是上半身的风寒湿痹所导致的疼痛,像外感风寒导致的发热、头痛身痛等更合适一些。如果病症主要表现为下半身肢体疼痛的话,则选用独活会更加适合。 因此古人也说: 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 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 《唐本草》:"疗风宜用独活,兼水宜用羌活。《医学启源》:"羌活,治肢节疼痛,手足太阳本经风药也。加川芎治足太阳、少阴头痛、透关利节,又治风湿。 《主治秘诀》云其用有五: 手足太阳引经,一也; 风湿相兼,二也; 去肢节痛,三也; 除痈疽败血,四也; 治风湿头痛,五也。 《本草江言》:羌活功能条达肢体,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发散风寒风湿。故疡证以之能排脓托毒,发溃生肌;目证以之治羞明隐涩,肿痛难开;风证以主治痿、痉、痫,麻痹厥逆。盖其体轻而不重,气清而不浊,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于头,下行于足,遍达肢体,以清气分之邪也。 《本经逢原》:羌活乃却乱反正之主帅能胜湿,故羌活能治水湿,与芎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发汗散表,透关利节,非时感冒之仙药也。昔人治劳力感寒,于补中益气汤中用之,深得补中寓泻之意。 ——木兰年10月6日 庞家湾拈花谷 -END- 女醫木蘭世间的一味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cd/14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白芷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白芷的营养价值及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