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个病人拿了个药单子来问能否配齐,说药单子而不是处方,因为她是自己拿了个烟盒纸抄的。这种情况其实临床挺多见的,我也经常遇到自带处方来配药的,这并不奇怪,那今天这个为什么要特别拿出来说呢?因为这种情况遇到过很多次了,每次都要颇费口舌的劝说半天,病人还一点儿也不当回事儿,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做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为什么说危险呢,那就聊聊这个方子吧。

处方如下:大黄、干姜各20g,甘草10g、龙骨、牡蛎、滑石、寒水石、赤石脂、白石脂、石膏、紫石英各30g,本方名为“风引汤”,出自张仲景当《金匮要略》,仲景云:风引汤除热瘫痫;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能治者,此汤主之。也就是说这药主治的是癫痫、风瘫,癫痫大家都知道,风瘫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中风偏瘫,表现为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等。本方是在桂甘龙牡汤的基础上,加了六种石药以及干姜、大黄而成,桂甘龙牡汤多用于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石药重镇,可熄风、安神,大黄苦寒泻下,干姜守中以克寒凉之弊。所以总体而言,本方主要作用是清热熄风、镇静安神。

看见这方我觉得有些惊讶,所谓“日数十发,医所不能治者,此汤主之”,说明此方治疗的都是重症,而现在临床已经不多用了,这种热证医院的抢救室里。所以我问她这药谁吃呀,她说她自己吃,我更觉奇怪,观其人,精神不振、面色晦暗、站立不直,闻其声不响,一派虚寒之象,为何会开此药,便问她哪里不舒服,这药谁开的。她说浑身都痛,人家给开的药。再行追问,缄口不语,就问药齐不齐,我告诉她这药不能吃的,不论抓不抓得齐,这药吃了会出问题的,然后她回了一句,抓不齐就算了,转身就走。从短暂的交流分析,我估计开方的人说的是《备急千金要方》的风引汤,不过只是提了方名,听者自行在网上抄的方药,《备急千金要方》之风引汤组成如下:麻黄、石膏、独活、茯苓、吴茱萸、秦艽、细辛、肉桂、人参、防风、川芎、防己、甘草、干姜、白术、杏仁、附片,可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治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痹痛。所以道听途说得来的药方千万不要乱用,中药存在诸多同名不同药的方子,其作用天差地别,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而不懂药理乱用轻则无效,重则损伤身体甚至危及生命。

这种“别人给开的”、“听人家说一样的病吃好了”的情况很多,“自己网上查的”、“电视专家讲的”更多,我有遇到阴虚火旺的病人拿了含30克附片的药方来抓药的说治失眠的,理由是一起跳舞的姐妹吃好了,殊不知体质不同,她吃了不仅会加重失眠,甚至会出现诸多虚火上浮之象;也有遇到自诉陈皮半夏泡水喝的,说北京卫视养生堂的专家推荐的,却不知道这样极易引起中毒反应。不管是病人也好、中医爱好者也好、中医学生也好,甚至临床已久的医生,都容易犯同一个错,即对号入座,看着这个症状说的也是我,那个症状说的也是我,于是感觉这个药也适合我,那个药也适合我,于是盲目用药,特别有的方向明明是错的,前期可能还能看见一点儿效果,然而中医博大精深,越是经验丰富的医生,越是慎重,不能凭感觉用药,所以每每遇到代人抓药的,我都会要求让患者自行前来或者亲自找我,因为没有看见病人,很难给出治疗方案。

就像去年疫情,也常有病人问有没有预防新冠的药物,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要强内气、避邪气,我们开药能做到的就是增强你的体质,从而让你少生病。新冠和感冒一样,不代表你体质好了就不会感冒,但是为什么新冠重症患者大多数老人和小孩,又为什么有那么多无症状感染者,这就是体质强弱的关系了,如果你体质比较好,那么是不容易生病的,生病了也比较轻微,能够快速愈合,体质不好则反之。中药代茶饮也好,补益药品也好,膳食补充剂也好,其他保健品也好,都得看体质的,常有病人问这个我适不适合吃,那个我能不能吃,凡中药类,都建议让中医做个诊查再做建议,凡膳食补充剂(例如维生素、蛋白粉、钙片、铁剂等),都建议做相关的检查(例如微量元素、骨密度)后决定,凡不能确定的保健品,在确认是合格产品后,在自己经济条件许可且试用一段时间却又其效的情况下使用。

我有两个习惯,第一,所有外来处方我得亲自看过并详细询问确定是否合适,所以外来处方药房都会把病人引到我这儿来,如果我觉得可以照方配药,我会签字确认,如果我觉得方子需要调整,我会建议病人联系处方医生询问,如果我觉得方子不适合,我会给出理由并建议病人四诊后重新处方。第二,我一般处方都在1-4天的量居多,少数5-7天,极少有7日以上的,也不建议处方外带,因为疾病是在变化的,疾病会自我变化,也会因调理治疗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也会不断调整用药,特别是感冒初期、急性荨麻疹等,传变极为迅速,可能一日一变甚至几变,诸如寒证化火、实证转虚,如果一个方子用到底,可能会降低疗效甚至加重疾病。同样的道理,调理的初期,也是不建议长期服用丸药、膏方或散剂的,因为一副药做出来就是一两个月,中途很难调整。再者,我有遇到病人处方外带后在药房抓药,被药师或其他抓药的人建议更改药方及剂量的,有的会打电话询问我的意见,有的会直接拒绝,也有看对方年老觉得资历应该足够而同意的。

讲个小故事,之前有个美女的处方因病情原因,我用了超量的细辛,(这个超量是指超出药典的规定剂量,当然药典确定中药剂量的内容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在此不做过多论述),药房的老先生建议她把超量的部分单独分装,然后泡水喝,并告诉她“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她想着我也忙,不好打扰,药虽然拿出来了一些,但最终反正都喝进去了,应该不会影响效果,就答应了,殊不知这决定导致了一天的兵荒马乱。抓药当天,她把药煮来喝了,没什么异常,第二天上午,按老先生的建议,用细辛泡水喝,(后来我问了下大概的量,大约在2-4克),喝了20分钟左右,开始心慌恶心,她以为自己是受凉或者其他原因,想着熬一熬看看,又过了十分钟,打电话给我,说心慌心悸的厉害,继而胸中憋闷、想吐、微头晕。详细询问了此前的饮食服药情况,我确定她是细辛中毒了,老先生只知细辛不过钱,不知细辛(生用)不过钱,细辛确是有毒之品,但久煎后毒性很小,再经过其他中药配比后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按医嘱同处方药煎煮是不会出问题的,但泡水喝属于生用之法,极易引起中毒反应,轻则心悸怔忡、心慌呕吐、头昏头痛、心烦不安,重则全身痉挛、呼吸麻痹,甚至死亡。而彼时,我在重庆,她远在公里的外乡,医疗条件很有限,加之工作岗位无法离岗,我详细询问了用药量、服用量、时间等,快速分析中毒的程度,远程指挥各种解毒措施,折腾了差不多1小时,说吐了,嘱咐喝的都喝了,嘱咐做的都做了,症状也不太明显了,好不容易松口气,她说她睡个午觉,我提心吊胆的等了20分钟,打电话把她叫起来了,虽然从之前的种种看,问题不大,但毕竟我不在旁边,不能确保她睡觉过程是否安好,等到下午基本症状全消失了,还是开了解毒的药叫她煮服。这大约是六七年前的事儿了,至今提及我仍胆战心惊,这就是为什么医生越老、胆子越小的原由,因为经验越丰富,经历得越多,就越是如履薄冰。

闲扯了那么多,回到主题,中药不能乱抓,更不能乱吃,很多人觉得中药安全,来得慢,治本,其实都很片面,中药也不见得安全,所谓“是药三分毒”,不是说尽量少吃药,而是不要乱吃药,药吃对了就是药,吃错了就是毒,中药也不都来得慢,也有很多“覆杯而愈”的情况,而大家往往是西药、打针、输液、雾化都做个遍了再寻求中医的治疗,那时候都已经治成坏病了,自然快不了,而且很多适合大家选择中医更多的适合都是调理慢性病,既然叫慢性病,那肯定时间不断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儿能两副药治好多年痼疾。

幻灵流烟

不做广告,只做疗效,感恩有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jj/11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