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陈治恒教授,现在成都中医学院供职。业医40余载,经验十分丰富,屡起沉病而闻名遐迩。笔者有幸从其学,在跟老师临诊中发现陈老善用葛根一药,配伍精巧,灵活多变,匠心独运,常收卓效。现仅就临床所见,整辑如次,以飨同好。

发表解肌除强痛

风寒之邪伤人,每易造成营卫不和,经表郁闭之证,轻则项背不舒,一身拘紧,重则项背强痛,不能转侧。陈老师效法仲圣,喜用葛根,认为该药功善发表解肌,可以驱风寒,净表邪,解肌热,升津液,舒经脉,为治疗项背强急,头身疼痛之要药。

风寒表实重证,陈师多配伍麻、桂;

风寒轻证,多配伍葱白、苏叶、荆芥;

寒湿为患者,配伍羌、独活,北细辛;

深入骨骱者,配伍威灵仙、蜈蚣、乌梢蛇。

病案举例:伍某,女,43岁。年4月4日初诊。近两日来,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头痛,周身酸楚,项背强痛,难以转侧,舌红薄白苔,脉浮略紧。

外感风寒湿邪,经脉不舒,表卫郁闭。治宜发散解肌,宣表达邪。葛根30克,羌活、藁本、川芍、蔓荆子、荆芥(后下)、苍术各10克,防风、独活、白芷各12克,细辛6克,甘草3克。药尽两剂病瘥。

舒筋通经益蠲痛痹

凡周身及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均属中医痹证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论之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陈师指出:早在《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葛根治“诸痹”的论述,痹证疼痛是以邪气痹阻经脉,拘急不通所至,葛根一方面能够舒筋脉,通经络,解除痉挛,柔痉缓急,因此尤适用于掣痛拘挛强急者,另一方面葛根能升津液,舒经脉,引清阳之气上达,协诸药上行至病所,故痹证在上部者尤其相宜。临床上陈师常重用葛根与桑枝、桂枝、威灵仙等配伍,疗效肯定。

病案举例:唐某,女,48岁。年5月2日初诊。头昏,左侧肩背强急冷痛两月余,痛处不游走。经过中西医、针灸等治疗未见好转。舌淡、苔薄白,脉沉滞。

证属寒湿痹阻经脉,治宜除湿散寒,蠲痹通络。药用:葛根、桑枝、海风藤、伸筋草各30克,桂枝、威灵仙、赤芍、苍术各10克,秦艽、独活、防风各12克,丝瓜络15克,甘草3克。药尽3剂后疼痛大减。师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续进。以后遵上方出入调理月余病愈。至今未发。

升清降浊疗泄泻

泄泻一证,究其病理机制,总以脾胃虚寒,清阳不升,湿浊下流为多见,陈师治疗泄泻,抓住其“清气在下,则生飨泄”的本质,重用葛根,升发阳气,鼓舞胃气上行,屡有佳效。

单纯性脾虚泄泻,常与四君、六君、参荃白术散为伍;

脾虚肠热者,合香连丸,每用即效。

病案例举:钦某,女,54岁。年6月6日初诊。长期腹泻已半年余,大便稀溏或水泻日五、六次,腹胀满,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胖淡、白苔中心稍腻,脉沉软。病人曾四处求医,视其所服处方甚杂,理中、四君、四逆、四神、干姜芩连等无一不有,但服之少效。

陈师云:本病并不复杂,乃单纯性脾虚泄泻耳,医者辨证不确,故尔忽儿健脾,忽儿温肾等杂投,实难取效。余窃问之:脾虚泄泻,健脾乃正治,何与不效?陈师云:健脾只是其一,升发清阳之气,鼓舞脾胃阳气上行,恢复升清降浊功能亦其关键,李东垣早有确论:“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随即处方:葛根、党参各30克,白术、莲米、茯苓、大枣、扁豆各12克,砂仁(打烂,后下)8克,木香10克,苡仁20克,怀山药15克,炮姜炭5克,生姜2片,炙甘草5克。

年6月13日二诊,药后便搪次数显著减少,日1至2次,腹胀减,大便稀软渐成形。前方已见效,效不更,继上方稍加变化续进,连进十余剂,大便转正常,至今未见复发。

解痉通脉降血压

高血压常导致血管硬化,血流不畅,致使病人出现项背紧痛,肢体麻木,甚至痉挛震颤等。陈师谓:葛根善治项强,现代实验研究,其中含有黄酮甙,能扩张血管,降低阻力,有较强的缓解肌肉痉孪的作用,故常在治疗高血压时应用葛根,对高血压病的颈项强痛确有良好效果;同时对高血压病的头痛、头晕、耳鸣及肢体麻木等症状也有改善。由于配伍得当降压作用明显而无副作用。

病案例举:郭某,女,56岁。初诊年5月9日。高血压多年,近日来受凉,咳嗽,头昏痛较甚,耳鸣,神疲乏力,Bp24.2/12.8kPa,舌红、薄黄苔,脉弦。

此属风阳亢逆兼外感,治宜清热平肝,兼以疏散表邪。处方:葛根、丹参各30克,刺蒺藜、桔梗、菊花、防风、桑叶各12克,白芍18克,荆芥(后下)、杏仁、明天麻各10克,怀牛膝15克,甘草5克。服3剂后血压降至17.3/12kPa,头痛缓解,仍咳嗽,拟止嗽散加减,另开复方丹参片和罗布麻片,嘱服用维持量控制血压,以巩固疗效。

升发津液治消渴

消渴根据其三多症状之轻重,常分为上、中、下三消。陈师认为:消渴一症虽有多种证型,但大多属于火炎于上,水亏于下之候,故清热生津在消渴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葛根能“升阳升津”又为常用之品,《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消渴”,实际上是因其具有升发津液的作用。

因此陈师常用此药加入有关方剂之中,如用葛根与黄芪配伍升举元气为基本药对,热甚者,加用石膏、黄芩、黄连,折其炎上之势;阴液不足者,加用明沙参、石斛、玉竹、黄精、花粉养阴清热,滋水液不足,小便量多者,加用扁豆、莲米、芡实、山药等培土制水,兼以固涩。只要用之得当,疗效均较满意。

病案举例:刘某,女,62岁。初诊年4月11日。糖尿病恢复期,尿糖(+),血糖10.08~11.20mmol/L,头晕,口渴,小便通多,时心慌,舌红、薄黄苔,脉细弦。

证属消渴,治宜益气生津,健脾益胃:葛根、泡参、黄芪、明沙参、芡实各30克,山药、黄精各20克,扁豆、佩兰、莲米各12克,茯苓10克,苡仁15克。年5月13日诊,上方连续共服12剂,病人尿糖阴转,空腹血糖恢复正常。口不渴,小便正常,胸闷,腹胀,胃院痛(有胃窦炎史),睡眠差,舌淡红、白苔中心稍腻。师拟三仁汤加减调理善后。

疏散郁火愈牙痛

《本草纲目》云:葛根“散郁火”,《药品化义》更明确指出:葛根治“胃中郁火,牙疼口臭”。陈师认为:葛根气味皆薄,入脾、胃经,轻扬发散,除可用于发散表邪、宣发透疹外,还可用于风火、胃火牙痛,疏散郁火。

病案举例:向某,女,29岁。年4月2日诊。左侧上牙根红肿疼痛,左侧而颊肿热,身热,眠差,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证属风火牙痛,治宜疏风散郁火。处方:升麻10克,葛根、银花藤各30克,白芷、赤芍、当归尾、柴胡、黄琴、花粉、连翅、丹皮各12克,甘草3克。3剂,嘱其禁食辛辣之品。一星期后病人告日:药尽病瘥。

本文来源:《陈治恒教授运用葛根的临床经验》(《陕西中医》年13卷第4期),作者:杨殿兴。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医院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jj/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