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彩虹班

藏在厨房里的中药中药家长大讲堂年12月8日,大雪节气刚过,天气虽有些冷,但小北路小学二(7)彩虹班的教室里却气氛热烈。原来是班主任张琳老师组织的第二期家长大讲堂开讲啦!这期家长大讲堂的主题是“生活中的药理知识”。为把本课讲好,张琳老师专门邀请到郑奕昂同学的妈妈、医院的张伟医师,她以《藏在厨房里的中药》为题,为听课的孩子们带来一堂简单实用而又充满趣味的中药知识课堂。认识中药-你眼中的中药

同学们眼中的中药,是什么样的?

同学们讨论:

——黑乎乎的!

——清亮亮的!

——苦的!

——甜的!

——它味道怪怪的!

——闻起来香香的~

张医师正解:

——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应用。

——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痛楚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

——祖国医药宝库中的明珠。

中药从原料分,有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

走进中药——餐厨间的中药

同学们家的厨房里,藏着什么中药?

张伟医师设计了“你说我猜”小游戏。

——粤菜白切鸡,搭配的蘸料?

——生姜!(久居广州的大人和小朋友都知道,白切鸡搭配姜蓉蘸料酱,味道美美的)

——上面绿,下面白,切开闻有些冲?

——葱!(家里有大葱、小葱两兄弟:大葱哥哥生北方,粗大且长;小葱弟弟长南方,细小且矮

——小龙虾、烤生蚝、炒青菜,少不了的配料?

——大蒜!(端午吃煮大蒜)

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同学们提出了问题:

——这些都是食物,怎么成了中药?

张伟医师正解:

——药食同源。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西汉《淮南子·修务训》有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日常的食物,原来那么神奇!好多都可以成为中药食材。

1.生姜

功效: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虾蟹毒。

2.葱白功效:发汗解表,通阳散寒,驱虫,解鱼虾蟹毒。

3.大蒜

功效:行气滞,暖脾胃,消积,解毒,杀虫。

4.红枣

功效:补脾和胃,养血安神。

5.紫苏叶功效:发散风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6.八角功效:温阳,散寒,理气,驱虫。

7.辣椒、胡椒、花椒功效:温中散寒(共性)。其中,辣椒温中散寒、开胃消食、杀虫;胡椒温中散寒;花椒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

8.枸杞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明目。

9.黑芝麻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大美中药-故事中的中药

中药的缘起——这是个关于爱民的经典故事。

我国古时候,神农遍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现知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据此而来,全书三卷,收载包括动、植、矿三类药物,共种。北宋时,蜀医唐慎微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增药多种,作为官书刊行。明代时,经医药学家李时珍“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再修订,编成《本草纲目》巨著,载药种。

姜撞奶由来——这是个关于孝亲的传说故事。

从前,在番禺沙湾镇,有位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老婆婆的儿媳妇把奶倒入装姜汁的碗里,过会儿牛奶凝结了;婆婆喝后满口清香,第二天病就好了。姜撞奶在沙湾镇流传开来,当地人把“凝结”叫“埋”,所以姜撞奶也叫姜埋奶。

大蒜的来历——这是历史故事你听说过吗?

大蒜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汉代时,张骞受汉武帝所托,出使西域,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俘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归汉途中,为匈奴所拘,经年有余,终得归国。张骞将大蒜、核桃、葡萄等植物带回汉地,安家落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原文明也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周边国家传播。

寻找中药-生活中的中药

课后小作业:同学们,晚上继续进厨房找中药哦!

家长的反馈:

——娃今天回来,就兴奋地拿着中药小香包,与我们分享学到的中药知识,然后积极地跑厨房去找中药。

——妈妈!我们家的厨房,简直就是个藏宝阁!

流传中药-香囊中的中药

本期的家长大讲堂,不仅有知识分享,还有小礼物分享。郑奕昂同学和妈妈亲自选材、亲手制作的中药小香囊,送到了全班43位同学的手中,在场的志愿家委也有得到一枚小巧可爱的、清气怡人的中药香囊。在场的人都收获满满。

——奕昂妈妈上了一节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中医药健康知识课!药理很丰富,内容很实用!

——感谢张伟医师给彩虹娃们的精彩授课!

——感谢张老师的精心安排,让孩子们在家长大讲堂中懂得了许多生活中的学问。

期待二(7)彩虹班家长大讲堂下期开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jj/1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