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阳光明媚,地处鹤峰深山的燕子镇车家村,经历了连续数日的冰冻天气后,让人感到浑身暖意融融。48岁的戴桃秀早早起床,一如既往地来到离家不远的鹤峰县乙灵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黄柏刮皮。

  “不是家门口有这么一个厂,我不晓得能到哪儿做事捞点收入。而且这里活儿轻松,就是刷洗药材、去皮、晒干之类的,上下班自由,按量记工资,一天至少有元。多亏这个好‘侄子’,从去年10月到现在,我做工不足4个月,收入多元,我跟他享福了。”戴桃秀手里一边忙活着,一边高兴地说。

  戴桃秀一家三口人,丈夫体弱病残,长期用药,儿子无业在家,家庭特别困难。

  戴桃秀口中的“侄子”,名叫谭军,鹤峰县乙灵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作为一名“80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立志带领乡亲发展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经过8年的艰辛努力,中药材种植面积余亩,实现年利润余万元。

  “家乡不仅偏僻,而且贫穷,没有持续的产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第一年上大学的0元学费都是父母亲从亲朋好友借来的。”谭军回忆起以前,有着伤感,兄妹俩上学,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亲负担重重。

  9年,21岁的谭军从湖北电大毕业,决心在家乡找一条发展产业的好路子,为自己也为父老乡亲能过上幸福生活奋斗。一次偶然的机会,谭军有幸遇到一位来自恩施州城精通中药材的老板,两人第一次见面便无所不谈,尤其是谈到中药材时,对此一窍不通的谭军竟然心心相通,配合默契。此后,谭军就拜他为师,跟随他走南闯北,在面对面地学习与实践中,逐渐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及网上销售药材的经验。

  初生牛犊不怕虎。年4月,谭军怀揣“致富梦”,走出师门,前往安徽、广西等近10个省市的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和学习。5月,谭军在村里成立了第一家集中药材种植、产品初加工、购销一体化的个体经营户。当年除去投资与成本,所剩利润不多。

  “经过两年的摸索和发展,凭借家乡独特的自然禀赋,种植的中药材产量、质量均高于外地同类产品,收入是逐年翻番。”谭军说。

  年,谭军扩大了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先后在本村及周边村种植了独活、黄柏、厚朴等品种,种植面积达到余亩,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畅销全国各大药材市场、饮片厂和制药厂,三年来销售额突破万元。

  时势造英雄。年,谭军注册成立了鹤峰县乙灵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村里年轻人出去打工的多,留守在家老人劳力有限,抛荒地不少。没劳力的荒地我就租种,而且我还聘请劳动能力不强的村民到社里做相对轻松的活儿,增加收入。”谭军说。

  昔日一钱不值的荒地,慢慢变成“药材宝地”,村民看在眼里,热在心头,很多村民都跟着种起中药材。

  “愿意种的,我帮助采购种子,提供技术,还与种植户签订协议,保底价收购,让村民吃上定心丸,一心在家门口摘掉‘穷帽’。”谭军说。

  “我家先后就种植了贝母、黄柏等多种药材10多亩,每亩收入余元,第一年就顺利脱贫。”车家村昔日贫困户、今日种植大户钟乔生高兴地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谭军的专业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规模越来越大,从种植、初加工、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已带动燕子镇及周边乡镇多户发展中药材,其中贫困户80余户,为真脱贫、不返贫奠定了稳定的产业基础。

  “年,我计划投资万元发展中药材,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亩,带动余户农户脱贫致富,解决余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谭军的创业蓝图越绘越美,不用除草剂,不施化肥,全部采用生态种植,凭借花色艳丽、花香浓郁的药材花,走农旅融合的路子,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荆楚网

广告

推荐阅读

巴张高速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已至鹤峰查勘

昨天举行了这个重要仪式!春节后将受益

村里来了一帮“女子尖刀班”,村民都称赞

那样的春节才叫过年,还记得那个年味吗

春节保电模式开启用电问题打电话就解决

菠菜加一物通血管强心脏,中老年要常吃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咱鹤峰人

赞赏

长按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哪里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jj/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