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及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6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RF、ESR及CRP水平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变化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P<0.05);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关键词:独活寄生汤加减;西药;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实验室指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对称性、慢性多关节晨僵、关节畸形、关节肿胀、关节压痛以及关节疼痛等临床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系统性以及异质性疾病。该病病理特点主要为关节腔滑膜出现严重、软骨组织破坏、血管翳形成、细胞增殖以及渗液等破坏,最终关节强直,关节功能丧失,故而使患者生活治疗受到严重影响[1-3]。近年来,报道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发展[4]。故而,临床上采用及时有效地治疗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5]。故而本文研究旨在分析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及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年1月—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6例。参照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6]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中相关标准。中医辨证属“肝肾两虚、气血不足、痹症日久型。”入组的76例患者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35~76岁,平均(57.49±8.74)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3.69±1.04)年。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1.2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入组标准:①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②符合诊断标准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年龄35~80岁。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标准者;②年龄<35岁、>80岁;③过敏体质者;④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1.3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生产厂家:中国药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片/次,每日3次;甲氨蝶呤片(生产厂家: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7.5mg,每周1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组成包括:独活9g,盐杜仲15g,桑寄生15g,细辛3g,牛膝9g,茯苓15g,防风9g,秦艽9g,肉桂心6g,川芎6g,白芍12g,当归6g,党参9g,甘草6g,熟地黄15g。痹症疼痛较剧者,可酌情加白花蛇、制川乌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若湿邪偏盛者,去熟地黄,酌情加苍术、薏苡仁、防己以祛湿消肿;寒邪偏盛者,酌情加干姜、附子以温阳散寒;正虚不甚者,可减熟地黄、党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取汁mL。

1.4疗效标准参照文献标准[8],(1)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如关节疼痛、晨僵等消失或者基本消失,实验室指标检测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如关节疼痛、晨僵等有所改善,实验室指标检测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5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治疗前后水平变化;(2)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治疗前后水平变化;(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4)观察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对数据中二者间(组间、组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珋x±s)表示,对数据中二者间(组间、组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检验水平α=0.05。2结果2.1两组RF、ESR及CRP治疗前后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前RF、ESR及CRP水平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RF、ESR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RF、ESR及CRP水平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见表3。两组治疗前TNF-α、IL-6水平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变化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水平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疗效比较见表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F、ESR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

2.4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因生活习惯、自身体质易感因素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其发病率不断增加[9]。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过程中伴多种免疫细胞因子及活性细胞活化、炎症介质的共同参与,而其中细胞因子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损伤以及病情活动的重要介质[10-11]。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痹症”范畴[12],本文中医理论辨证认为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从而使得患痹症,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引起[13]。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出现腰膝疼痛,并且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者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则会致使损伤肝肾,耗伤气血[14]。又因腰为肾之俯,膝为筋之府,肝肾不足,则会痴线腰膝痿软;又因气血耗伤,故而会出现心悸气短。《素问·逆调论》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其证属正虚邪实,故而治宜扶正与祛邪兼顾,既应祛风寒湿邪,又当补益肝肾气血[15]。本文采用中药方剂治疗,方中重用独活为君药,善治伏风,除久痹,并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桂心、秦艽、防风、细辛,桂心温经散寒,通利经脉;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细辛入少阴经,以/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同时又能够除经络留湿;防风具有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奏祛风寒湿邪。本证由于痹症日久而见肝肾两虚、气血不足,故而佐入牛膝、盐杜仲、桑寄生以补益肝肾而强筋骨,且桑寄生具有祛风湿,而牛膝具有活血以通利肢节筋脉,白芍、熟地、川芎、当归具有养血和血,茯苓、党参、甘草具有健脾益气功效。纵观全方,主要为祛风寒湿邪,同时辅以补肝肾、益气血之品。达到邪正兼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仅采用西药治疗,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后RF、ESR、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仅采用西药治疗,说明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疗效显著。综上所述,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西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从而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1]赵金霞,苏茵,刘湘源,等.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及其诊断意义的探讨[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6(10):-.[2]JungYS,ParkW,NaK,etal.Temperature-modulatednoncovalentinteractioncontrollable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jj/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