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解读《经方》讲座第二部分金匮要略二十二、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纳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纳阿胶。若无当归,以川芎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此于桂枝加芍药汤或小建中汤加有补血作用的当归,故治疗该方证而有血虚证候者。“或苦少腹中急挛痛”,这个“挛”字用不着吧。应该是“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或者是“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搁个“挛”字有什么用啊?!反正知道这个意思就行了。就是少腹拘急而痛引腰背的意思。腹中刺痛不止,“少腹拘急疼痛而痛引腰背”是建中汤证,尤其是当归建中汤证。当归祛瘀定痛,是相当好的。这个既有小建中汤证,腹中急痛嘛,如果再有血虚、血痹这种疼,加当归还是好的。这是一个方子,两种方法。头一个方子,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加当归。桂枝加芍药汤,治桂枝证腹实满痛,加芍药嘛。如果有血证的问题,加当归。(本方)是根据这个来的。“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一个方子,两个方法,前面没有饴糖,但如果这个人大虚,不但大虚而且有寒,就加饴糖。饴糖是温性的止痛药,并起强壮作用。“……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纳之,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纳阿胶。”就是上面的汤煎好了,把饴糖合到里面。“崩伤内衄不止”,就是子宫下血得多,可以加地黄、阿胶。“若无当归,以川芎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孙思邈这个方后加减,还都是合理的,不像后世的方后加减。也就是说,如果是桂枝汤证的这种腹痛,加芍药,腹满痛。在产后腹中刺痛不休,可以加当归。如果虚寒更明显,要加饴糖。同时有下血不止,加生地、阿胶。产后这个病啊,大概就这个样子,产后最遭遇的就是腹痛,所以,对于腹痛,是重点来讲。腹痛有几种,也有人素日虚多寒,就是当归生姜羊肉汤证。那(当归生姜羊肉汤)也是一个例子,当归建中汤也是治疗虚寒啊,搁饴糖嘛。当归生姜羊肉汤不过是举个例子而已。另外,气滞血痹类型的,也有真正瘀血类型的,干血着而不去。也有由于阳明病而使恶露不尽。除此之外,就是产后风。产后容易感冒,这也很多见啊,在旧日产妇死于产后风的很多,就是给治坏了。治坏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的,净给人补了,瞎补还补不死啊。你看,该用桂枝汤就用桂枝汤,该用葛根汤就用葛根汤。不是非得补,该祛邪还得祛邪嘛!所以,以前女同志生产的时候,因为产后风而送命的不少。这大概都是因为治坏得多。再有,在乳中期间,有些小毛病,像烦乱呕逆不能吃,用小方子竹皮大丸就行,厉害了可以用竹叶石膏汤。再有,产后再得痢疾,更虚了。按照一般治痢疾的方法,得多少有些变化。极虚了,你要想法搁点强壮药。也不要大补,你搁点阿胶、甘草就可以了。所以,这些讲得很好,虽然很少,但在产后常见病,都有了。前面所讲的三种病(痉、郁冒、大便难),现在很少见了,以前很多见。我说:不治都可以好的。在我们乡间都不怎么治疗。妇人昏冒就是叫,喷喷凉水,(在乡间)糊里糊涂就治好了。这个病不要紧,是一时的现象。一时丧失血液多,得这个昏冒这种病,这是常有的。是一时的贫血,不是真正的贫血造成的昏冒。(编者按:以上内容摘自《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学苑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ls/1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