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升阳十七方及用药规律配伍原则
李东垣升阳十七方 1、升阳补气汤《内外伤辨》卷中。 厚朴(姜制)1.5克升麻羌活白芍药独活防风甘草(炙)泽泻各3克生地黄4.5克柴胡7.5克 上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 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耐寒热,饭后昏闷,怠情困倦,五心烦热。 2、升阳顺气汤《内外伤辨》卷上。 黄耆30克半夏9克(汤洗七次)草豆蔻6克神曲(炒)4.5克升麻柴胡当归身陈皮各3克甘草(炙)黄柏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 上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腹胁满闷,短气,遇春则口淡无味,遇夏虽热,犹有畏寒,饥则常如饱,不喜食冷物。 3、升阳汤《仙拈集》卷二; 人参1钱,黄耆1钱半,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升麻5分。 血虚,加白芍、地黄;血热,加炒黄柏;虚热,加炒干姜。 气虚脱肛。水2碗,煎8分,食前服。 4、升阳滋血汤《兰室秘藏》; 蝎梢2分,神曲末3分,升麻3分,当归1钱,厚朴1钱,桃仁10个。 ;升阳气,滋血,益血,补血,利大便。 小儿腹胀,2日大便一度,瘦弱身黄。 用法用量;上都作1服。水1大盏,煎至半盏,去滓,食远热服。 5、补气升阳和中汤《兰室秘藏》卷中。 生甘草1钱,酒黄柏1钱,白茯苓1钱,泽泻1钱,升麻1钱,柴胡1钱,苍术1钱5分,草豆蔻仁1钱5分,橘皮2钱,当归身2钱,白术2钱,白芍药3钱,人参3钱,佛耳草4钱,炙甘草4钱,黄耆5钱。 风热下陷,阳气不行,闭目则浑身麻木,昼减而夜甚,觉而开目,则麻木渐退,久则绝止,常开其目,此证不作,惧其麻木不敢合眼,致不得眠,身体昏重,时有痰嗽,觉胸中常似有痰而不利时,烦躁,气短促而喘,诊得六脉俱中得弦洪缓相合,按之无力。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空腹服。 6、升阳泻湿汤、升阳泻热汤;《兰室秘藏》卷下; 青皮2分,槐子2分,生地黄3分,熟地黄3分,黄柏3分,当归身4分,甘草梢4分,苍术5分,升麻7分,黄耆1钱,桃仁10个(另研)。 膈咽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如麻豆大。都作2服,入桃仁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7、升阳散火汤(泻火之剂)《脾胃论》方 :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风、独活、炙甘草、生甘草、人参、白芍; :每服五钱,加姜、枣煎。 主治: 1.治肌热表热,四肢发热,骨髓中热,热如火燎,扪之烙手。 2.此病多因血虚得之,及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并宜服此。归经:此手足少阳药也(三焦) 方义: 1.柴胡以发少阳之火为君。 2.升、葛以发阳明之火,羌、防以发太阳之火,独活以发少阴之火为臣。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所以升举其阳,使三焦畅遂,而火邪皆散矣。 3.人参、甘草益脾土而泻热,芍药泻脾火而敛阴,且酸敛甘缓,散中有收,不致有损阴气而佐使也。 趣味记忆:胡风人生,割两把草,烧两把火。(胡-柴胡、风-防风、人-人参、生-升麻、割-葛根、两把草-生炙甘草、烧-白芍、两把火-羌活独活) 8、升阳去热和血汤;《兰室秘藏》卷下。 方剂别名;除湿热和血汤、升阳除湿热和血汤、升阳和血汤、除湿和血汤、升麻去湿和血散、升阳去湿和血汤; 橘皮2分,熟地黄3分,当归身3分,苍术3分,秦艽3分,肉桂3分,生地黄5分,牡丹皮5分,生甘草5分,升麻7分,熟甘草1钱,黄耆1钱,白芍药1钱5分。 阳明气冲热毒,肠癖下血,其血唧出有力而远射,四散如筛,肠中血下行,腹中大作痛。 升阳,去湿热,和血脉。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4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稍热服。 9、升阳调经汤;《兰室秘藏》别名升麻调经汤; 升麻8钱,葛根5钱,草龙胆(酒制)5钱,黄芩(酒制)5钱,广莪术(酒洗,炒)5钱,京三棱(酒洗,炒)5钱,炙甘草5钱,黄连(酒洗)5钱,连翘5钱,桔梗5钱,生黄芩4钱,当归梢3钱,芍药3钱,黄柏(酒洗)2钱,知母(酒洗,炒)1两。 瘰疬绕颈,或至颊车,此皆由足阳明胃经中来;若疮深远,隐曲肉底,是足少阴肾经中来,乃戊脾传于癸肾,是夫传于妻,俱作块子坚硬,大小不等。 每服余丸;一半作(口父)咀,每服5钱,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7-8钱,水2盏,先浸半日,煎至1盏,去滓,临卧热服。 足高去枕仰卧,噙1口作10次咽之,留1口在后送下丸药,服毕其卧如常。制备方法上另秤一半作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10、调经升阳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 调经升麻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 当归(酒洗)独活各1.5克蔓荆子2.1克防风炙甘草升麻藁本各3克柴胡羌活苍术黄耆各4.5克 上锉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待少时,以早饭压之。 妇人饮食劳倦,心火乘脾,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 11、升阳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下。 苍术3克柴胡羌活防风升麻神曲泽泻猪苓各1.5克炙甘草陈皮麦蘖面各0.9克上都作一服。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服。脾虚湿盛,不思饮食,泄泻无度,小便黄少,四肢困倦。 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1。5克,生姜3片,大枣1枚。 12、升阳举经汤《兰室秘藏》 肉桂(去皮,盛夏不用)白芍药红花各1.5克细辛1.8克人参熟地黄川芎各3克独活黑附子(炮裂,去皮、脐)炙甘草各5克羌活藁本防风各6克白术当归黄耆柴胡各9克桃仁(汤浸,去皮、尖)10个 上为粗末。 治妇人经水不止,右尺脉按之空虚,属气血俱脱者。 每服9克,用水毫升,煎至毫升。空腹时热服。 13、升阳柴胡汤处方来源:《兰室秘藏》卷上。别名:升阳泄阴羌尖柴胡补阳汤、升阳泄阴汤; 肉桂5分,柴胡(去苗)1钱5分,知母(酒炒,如大者,加作5钱)1钱,防风1钱,白茯苓1钱,泽泻1钱,陈皮1钱,生地黄(酒炒)5钱,楮实(酒炒微润)5钱,黄耆5钱,人参5钱,白术5钱,甘草梢1两,当归身1两,羌活1两,熟地黄1两,独活1两,白芍药1两。上锉。 青白翳,视正反斜。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稍热食远服。别合1料,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茶清送下。每日与前药各1服,食远,不可饱服。 如天气热,加五味子3钱、天门冬(去心)、芍药、楮实各5钱。 升阳泄阴羌活柴胡补阳汤(《普济方》卷八十)、升阳泄阴汤(《审视瑶函》卷五)。本方炼蜜为丸,《医学纲目》名“升阳泄阴丸”。 据《医学纲目》云:本方与“补阳汤”、“泻阴火丸”(连柏丸)合治一病,空心服补阳汤,临卧服连柏丸,食远服升阳泄阴丸。 14、升阳除湿防风汤《脾胃论》卷中; 苍术(泔浸,去皮净,四两)防风(二钱)白术白茯苓白芍药(以上各一钱)上件咀。除苍术另作片子,水一碗半,煮至二大盏,纳诸药,同煎至一大盏,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 如此证飧泄不禁,以此药导其湿;如飧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苍术益胃去湿;脉实,胀,闭塞不通,从权以苦多甘少药泄之;如得通,复以升阳汤助其阳,或便以升阳汤中加下泄药。 15、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卷中。 黄芪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12克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9克黄连3克;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早饭、午饭之间温服。 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甘草补益脾胃之气;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温;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之功。 16、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脾胃论》卷上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泄火汤、升阳降火汤 柴胡1两5钱,甘草(炙)1两,黄耆1两,苍术(泔浸,去黑皮,切作片子,晒干,锉碎,炒)1两,羌活1两,升麻8钱,人参7钱,黄芩7钱,黄连(去须,酒制)5钱(炒),石膏少许(长夏微用,过时去之,从权)。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大温服,早饭后午饭前,间日服。 补脾升阳泻火治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热。 服药之时宜减食,宜美食。服药讫忌语话1-2时辰许,及酒、湿面大料之类,恐大热之物,复助火邪而愈损元气也。亦忌冷水及寒凉淡渗之物及诸果,恐阳气不能生旺也。宜温食及薄滋味以助阳气。 柴胡、升麻、羌活--助阳益胃以升清气。人参、苍术、黄耆、甘草--益气除湿以补脾胃。黄芩、黄连、石膏--凉心清胃以泻阴火。 17、益胃升阳汤《兰室秘藏)卷中升阳益胃汤(《仁术便览》卷四)。 柴胡升麻各1.5克炙甘草当归身(酒洗)陈皮各3克人参(去芦)9克生炒神曲各4.5克黄耆6克白术黄芩少许 益气升阳,养血调经。治妇人经候不调,经来量多,色黑有块,大便水泄,日二三次,饮食减少,食罢烦心,身体消瘦。 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腹中痛,加白芍药9克,肉桂少许,如渴,加葛根0.6克。此补中益气汤生炒神曲,黄芩也。 用药规律;配伍原则 金元医家李东垣在学术上重视人身胃气,倡“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凡饮食劳倦每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处方用药力主甘温药充沛元气,风药鼓蕴升阳,寒凉药微泻阴火。 其特点体现在所著《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三书中所冠“升阳”二字十七方中,探析如下。 1、选药广泛 组方精巧 “升阳十七方”系指升阳补气汤、升阳顺气汤、升阳汤、升阳滋血汤、补气升阳和中汤、升阳除湿汤、升阳泻湿汤、升阳散火汤、升阳祛热和血汤、升阳调经汤、调经升阳除湿汤、升阳举经汤、升阳柴胡汤、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益胃升阳汤。 组方选药有50味! 药物选用次数为升麻、柴胡11次; 当归、黄芪10次;羌活、独活9次; 人参、甘草、苍术8次;白芍7次; 茯苓、神曲6次; 生地、熟地、藁本、黄柏、法半夏、桃仁、黄芩3次; 蔓荆子、厚朴、知母、葛根、益智仁、黄连、红花、生姜、大枣、肉桂2次;楮实、细辛、蝎梢、佛耳草、附片、大麦蘖面、猪苓、青皮、柏子、丹皮、石膏、龙胆草、桔梗、秦艽、三棱、连翘1次。 其中使用4次以上者仅16味,占选药50味的32%。 升阳十七方,各方由10味药左右组成,每味药量在1~5钱之间。 体现了东垣用药广、组方精、用量轻、忌伐胃气的用药特点。 2、遣方用药 配伍适中 李东垣针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提出“唯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 2.1 甘温益气,滋养元气 (1)甘温补气药联用: 如升阳顺气汤中用黄芪1两,灸甘草6分,人参3分,为全方11味药量的一半;升阳益气汤再加白术构成四药联用,量达4两1钱,亦为全方12味药量的一半余。体现了东垣治疗脾胃虚弱,肺气受邪者,用药“黄芪最多,甘草次之,人参又次之”的配伍用药特点。 (2)甘温佐以养阴: 如升阳举经汤方中既有甘温补气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又有养阴益血的当归、白芍,二者之比为2.4∶1。功在助阳生阴,补气生血,用于治疗妇人经水不止者。 2.2 辛温风药,鼓蕴升阳 升麻、柴胡、羌活、独活性温味辛而气薄,东垣称之“风药”。原本治外感疾病,但经东垣临证配伍,具有鼓蕴升阳治疗内伤疾病的作用。 (1)风药助甘温药补气升阳: 相伍特点有二,一是风药量小于补气药,如治疗肺之脾胃虚的升阳益胃汤,方中羌活、独活、柴胡量不及参、术、芪、草的三分之一,旨在欲升先补,调整脾胃; 二是风药量大于补气药,如治疗妇人经水不止的升阳举经汤,方中羌活、独活、柴胡、防风、藁本用量大于参、芪、术、草,取其风药性速,急引药达病所,升提阳气,以达补气摄血疗崩之功。 (2)风药合甘寒药升阳不燥: 如治气虚肢麻的补气升阳和中汤中,补血养阴的当归、白芍用量大于升麻、柴胡、防风药量,使风药升阳而不致温燥耗阴。 (3)风药伍燥湿药升阳胜湿: 一为风药量小于除湿药量,如治疗肠僻下血的升阳除湿防风汤,方中防风是苍术、茯苓量的二十分之一,体现了除湿为主,升阳为辅的治疗原则; 二为风药与除湿药量相等,如升阳除湿汤方中羌活、防风、升麻、柴胡与苍术、猪苓、泽泻、法半夏用量相等。具有“自下而上引而去之”协同作用,专治脾虚肠鸣泄泻; 三为风药量大于除湿药,用于治疗妇人月事不调。 2.3 佐用苦寒,微泻阴火 东垣所论阴火,概指人体内伤引起的一切虚性或本虚标实的火热邪气。 《外经微言·从逆窥源篇》 个人理解: 升阳是谓散火,散火是谓护阴。 是谓护阴,而不是滋阴,是乃个脏滋阴皆有肾水滋养,火去则阴自滋。 升阳十七方针对不同阴火病机,将风药与寒凉药相伍以发挥治疗作用。 (1)单纯风药散火: 如治疗脾胃阳气受损的诸脏火郁证的升阳散火汤,采用柴胡发少阳之火,升麻、葛根发阳明之火,羌活发太阳之火,独活发少阴之火,共达诸风药上行,发越郁热之效。 (2)苦寒直折泻火: 若阴火太甚,当苦寒直折泻火。如升阳调经汤中用龙胆草泻肝胆火,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知母泻胃火,五药合用直泻火毒,临床用于治疗瘰疬证。 (3)甘温苦寒潜降阴火: 如治脾虚火升的补脾胃泻火升阳汤,方中人参、黄芪、甘草是黄芩、黄连量的二倍,旨在甘温补气为主利于潜降阴火,苦寒清热为辅利于升发阳气,体现了东垣对立统一用药规律。 (4)甘苦合化泻火: 如治疗火热内盛所致目疾内障的升阳柴胡汤,用当归、白芍养阴为主,合知母微泻阴火,共奏甘苦合化,清泻阴火之作用。 3、讲究服法护理 升阳十七方中有15方采用粗未3~5钱,加水2~3盏煎至一盏,去渣后热服,旨在顾护人体胃气。 由于风药多辛温、耗气、燥热伤阴,故主张“病去勿再服。” 同时忌酒与生冷,防助火损元气。 饮食上宜淡味温食,助其阳气。 亦可小劳蠕动使胃中药物得以转运升发,促进机体康复。 ?版权声明: 1、文源:大象中医,编校/张杰。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联系(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ls/1243.html
- 上一篇文章: 膏药加工膏药厂家告诉你为什么患者贴膏
- 下一篇文章: 大续命汤加减治疗产后风案丨赵红军医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