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正品中药材岂能凭运气
20元一公斤的染色扁豆冒充元一公斤的酸枣仁;从药厂回收的已无药效的药渣,通过烘干或二次加工被包装成正品药材销售……据新京报3月15日报道,如今中药材网购乱象丛生,消费者网购中药材风险极高。调查发现,部分中药材电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动起了歪心思:进低价货、找次品,甚至不惜掺杂掺假,然后通过网络电商平台销售,这无疑危害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中药材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品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健康。然而,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中药材电商在批发市场采购假冒伪劣中药材,将诚信抛诸脑后,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欺骗,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亵渎。长此以往,这也导致中药材网购乱象丛生——部分中药材电商用外形相近的药材以假乱真。以当归为例,即便在药材批发市场,最便宜的每公斤也要一百多元,而上好品质的独活才几十元一公斤,用低价独活冒充高价当归,利润之大不言而喻。另外,对于找不到现成药材代替的中药材,一些药商便设法炮制出外形相似的假货,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这些假冒伪劣的中药材与正品药材虽然外形相近,功效却大有差别,一些“失效”药渣还增加了很多非药用的化学成分,长期服用不仅不能治病,反而危害身体健康。实际上,中药材电商之所以能借此牟利,一是因为,消费者在线上购买中药材方便且便宜;二是因为,普通消费者对中药材不够了解,往往很难分辨是否为假冒伪劣的。对消费者的认知进行普及,需要时间和教育过程,但另有一点不能忽视——为何在药材批发市场能买到假冒伪劣的中药材?一般来说,中药材批发市场的商家警惕心很强,不会轻易将假冒伪劣中的药材带进市场,也不会向不熟悉的买家售卖中药材。而且,买卖双方交易较为隐蔽,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经销商,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这就导致消费者买到正品中药材大部分“凭运气”。目前,尽管有关部门的监管较为严格,很少有人敢在批发市场内公开售卖假冒伪劣中药材,但对电商平台的监管显然还存在诸多不足。这就要求,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处罚力度,完善检测手段。与此同时,药商应坚守商业道德,诚信经营;电商平台应加强自律,完善监管机制;消费者则应提高警惕,增强鉴别能力,尽量在线下正规药房购买中药材。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中药材网购市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将中药材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正观黄河评论,作者任思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ls/16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牙不好,牙龈红肿牙齿松动,这个中医故事
- 下一篇文章: 海昏侯墓中发现谜样的海昏草,经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