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原:本品为蓼植物水蓼的全草。

别名:辣柳草、辣子草、蓼草、水红花、辣蓼草等。

采收加工:全草供药用,夏秋采集,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分布:全国各省均有产,生产海拔-米。

性味:辛、温。

功效:消滞除湿,止痢杀虫,散瘀止痛。主治痢疾,肠炎,食积、钩虫、蛲虫,疳积,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用量:20-50克,水煎服。湿疹,用适量煎水外洗。杀蛆,将鲜品投入坑内。

本品有作为中成药的原料在用;《中国药典》尚未收载,多为地方习用中药,本文图片拍摄于昆明周边卧云山,海拔米。另外,《中国药典》收载的水红花子,为蓼科植物红蓼的种子,应加以区别,不能用辣蓼子代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ls/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