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味药川芎活血止痛药1彭博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证的药物,称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活血化瘀药,性味多为辛、苦、温,部分动物类药味咸,主入心、肝两经。味辛则能散、能行,味苦则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血实者宜决之”之法。活血化瘀药通过活血化瘀作用而产生多种不同的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血消癥等。 活血化瘀药适用于一切瘀血阻滞之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多种病证的致病因素,且致病的病种广泛。所以活血化瘀药的主治范围很广,遍及内、外、妇、儿、伤等各科。如内科的胸、腹、头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体内的癥瘕积聚,中风不遂,肢体麻木以及关节痹痛日久;伤科的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外科的疮疡肿痛;妇科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等。 活血化瘀药,依据其作用强弱的不同,有和血行血、活血散瘀、破血逐瘀之分。因本章药物数量较多,按其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不同,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四类。 临床上在应用活血化瘀药时,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效用特点而随证选用外,尚需针对引起瘀血的原因进行配伍,以标本兼治。如寒凝血脉者,当配温里散寒、温通经脉药;热灼营血,瘀热互结者,宜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痰湿阻滞,血行不畅者,当配化痰除湿药;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应伍祛风除湿通络药;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则配补益药;癥瘕积聚,配伍软坚散结药。由于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使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行气药,以增强和提高活血散瘀的功效。 本类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对于孕妇尤当慎用或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以促进病理变化恢复的作用;具有抗凝血的功能,以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能改善机体的代谢功能,促使组织的修复、创伤、骨折的愈合;能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和吸收;能改善结蒂组织代谢,既促进增生病变的转化吸收,又使萎缩的结缔组织康复;又能调整机体免疫,有抗菌消炎作用。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气血瘀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他瘀血病证。 活血止痛药各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病因和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并作适当的配伍。如肝郁血瘀者,选兼理气疏肝之品,并配疏肝理气药;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者,则选兼消肿生肌药,并配活血疗伤之品;妇女经产诸痛者,选兼活血调经药,并配养血活血调经之品;外科疮疡痈肿,选兼活血消肿之品,并配清热消痈解毒药。 川芎 Chuanxiong 《神农本草经》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以四川产者质优。系人工栽培。5月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用时切片生用或酒炙。 性能: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应用: 1.血瘀气滞痛证。 本品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若治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与丹参、桂枝、檀香等同用;若治肝郁气滞之胁痛,常配柴胡、白芍、香附,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如肝血瘀阻,积聚痞块、胸胁刺痛,多与桃仁、红花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治跌仆损伤,瘀肿疼痛,可配乳香、没药、三七等药用。 川芎善“下调经水,中开郁结”,为妇科要药,能活血调经,可用治多种妇产科的疾病。如治血瘀经闭、痛经,常与赤芍、桃仁等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若属寒凝血瘀者,可配桂心、当归等,如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若治产后恶露不下,瘀阻腹痛,可配当归、桃仁、炮姜等,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若治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错后,可配益母草、当归等,如益母胜金丹(《医学心悟》)。 2.头痛,风湿痹痛。 本品辛温升散,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瘀头痛均可随证配伍用之,故李东垣言“头痛须用川芎”。治风寒头痛,配羌活、细辛、白芷,如川芎茶调散(《和剂局方》);若配菊花、石膏可治风热头痛,如川芎散(《卫生保健》);若治风湿头痛,可配羌活、独活、防风,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配当归、白芍,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可治血虚头痛,如加味四物汤(《金匮翼》);若治血瘀头痛,可配赤芍,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本品辛散温通,能祛风通络止痛,又可治风湿痹痛,常配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等药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金方》)。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脉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2.《本草汇言》:“芎藭,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 3.《本草新编》:“川芎……血闭者能通,外感者能散,疗头风其神,止金疮疼痛。此药可君可臣,又可为佐使,但不可单用……倘单用一味以补血,则血动,反有散失之忧。若单用一味以止痛,则痛止,转有暴亡之虑。”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主要为藁本内脂、香烩烯等),酚类物质(如阿魏酸),内脂素以及维生素A,叶酸,蔗糖,甾醇,脂肪油等。 2.药理作用: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预防血栓的形成;所含阿魏酸的中性成分小剂量促进,大剂量抑制子宫平滑肌;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并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可加速骨折局部血肿的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能抑制多种杆菌;有抗组织胺和利胆作用。 3.临床研究:川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用川芎、红花各等份压片,每天口服3次,每次4片(每片含川芎、红花各1.25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4例,83例有效(《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资料汇编(第二辑)》,:12)。每日用川芎嗪80~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毫升静滴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66例,恢复期例,后遗症期47例。结果:急性期有效率%,恢复期有效率95.4%,后遗症期有效率70.2%(《陕西中医》,,(9):)。用川芎24~28克,白酒30毫升,水毫升,浸泡1小时后,加盖用文火炖煎,分2次服,不饮酒者可单加水炖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9例,均有效(《陕西中医》,,11(4):)。 本文摘自《中药学》,由彭鑫博士工作室编辑整理提供。 全国青少年白癜风公益援助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ls/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看点1月24日
- 下一篇文章: 药通网市场快讯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