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824577.html
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有9首方子,在《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肉极第四》中有1首方子,总共有10首续命汤方。除外这10首,后世更有发挥,独活续命汤,白花续命汤,附子续命汤,桂枝续命汤,白虎续命汤,葛根续命汤,羌活连翘续命汤,麻黄续命汤。除外这明代之前的18首续命汤方,还有赵杰老师的升降续命汤,共计19首。古有病机19条,今有续命汤方19首。怎么归纳呢?首先,先将仲景《中风历节病篇》思想整理清楚,次将孙思邈10首续命汤方加减法则、方药剂量做一表格用以对比,次则对《永乐大典》中8首加减、用量和孙思邈续命汤方一同对比,最后补入升降续命汤。其加减法,一则同19首续命汤中总结而来,并参考《永乐大典》记载续命汤方那一篇报告,其中详细的记录了当时医官总结的续命汤方加减法。其次,按照六经辨证体系,将此诸多加减法以六经归类,进而完成对续命汤方的一次总结。其次,注以《千金药方?论服饵第八》节选的续命汤方的将息法,完善服用续命汤的注意事项。再次补入现代药理学研究,此为一次总结。《千金方》治创伤的方子底本和《五十二病方》同,即桂枝汤的桂枝甘草姜的基本结构,加川椒。然病金创,加当归、川芎、人参、黄芩又有桂枝、白芍这是续命汤的基本结构,只是一病中风,一病金创,病金创者,加厚朴,以皮治皮,加白芨黄芪、以生肌,加吴茱萸、肉苁蓉以温补散寒。马王堆之治诸伤方,以猪油为料制方,猪肤汤以补少阴血分,而《千金》则用人参、当归、川芎矣。在治疗金创和中风,孙思邈用了相同的组合,这一组合,最早来自张仲景,后被《古今录验方》收录,孙思邈和甄权是认识的,还把病人介绍给甄权处针灸。这一组合,一辅以生肌,一佐以祛风,即成二方,出血部位不同,一是体表,一是头颅,治则相似,引经药不同。《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言: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脏腑理论是用来说明病情浅深的,但是仲景有意无意的抹去了具体脏腑中风理论来解释病情,五脏中风这一点,孙思邈保留脏腑理论工具来解释中风症状:《千金要方?风懿第六》载:独活汤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曳方。独活(四两)桂心芍药栝蒌根生葛(各二两)生姜(六两)甘草(三两)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论曰∶脾脉络胃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心之别脉系舌本,今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独活汤也就是瓜蒌桂枝汤加葛根、独活,葛根独活这一配伍,亦出现在大续命汤中。心脾二脏受风邪,故舌强不得语也,这是应用脏腑理论来进一步说明中风症状。脏腑理论在经方体系中并不突出,《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中讨论过五脏中风,但是并不全面,有脱文的可能。但是,五脏中风在脏腑学派中确给予了极大的保留,这一点在很多古籍中都能找到证据,在《千金要方》中有一次总结,并给出相应的针灸处方。张仲景对中风的病情深浅分四种程度,并给出相应处理办法,奠定了中医辨治中风的基础,在后世亦有很多发挥,孙思邈做了一次总结。还有一次总结,觉得比较出色的,就是《永乐大典》中关于中医部分“风”的总结,其中对续命汤方的加减化裁是非常精彩的,可以按照六经辨证把此类加减法系统归纳。在《永乐大典》中,可以感受到作为官修图书的力量,中医部分汇聚了明以前诸多珍贵书籍,这些图书在清代编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四库全书》中都已无法见到,其意义和价值非同一般,目前并未引起中医界的足够重视。

(永乐大典医书辑本(一)

(永乐大典医药集)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App,操作更方便哦。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ry/1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