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审评价相关名词解释
北京扁平疣中医医院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 《医院评审标准(年版)》(以下简称《版标准》)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论和标准,医院管理者在理论和实践中医院评审标准,《版标准》对评审标准中关键名词做出明确定义和解释,理解掌握这些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科学的实现管理目标,切实作为,强化这些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熟练掌握评审标准的各项内容及条款,将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并持续改进,兹将《医院评审标准(年版)》等文件中涉及的部分名词做如下解释。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具体实施计划的内容;C(Check)-检查,就是检查执行计划的效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在下一个循环中解决、提高。 追踪方法学:追踪方法学(TracerMethodology,TM)通过对病人就诊过程的系统观察与了解,抑或直接考察医疗机构的基本设施、管理体系、服务系统,以评价医疗机构现状的一种现场评估技术方法。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于年正式将追踪方法学引入到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过程中。追踪方法学包括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种。 个案追踪,即调查就诊者在接受治疗、护理或服务过程中的实际就诊经历。在追踪就诊者的选择上,医院的临床服务区块和药物管理、感染控制、医疗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设施管理和安全系统等至少四个优先焦点区块。系统追踪,医院的工作流程进行审查,通过检查围绕共同目标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医院的组织系统功能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系统追踪强调与医疗安全、优质服务、标准遵循相关的不同要素和部门的协作情况,避免整个组织系统内的潜在漏洞,且为在组织层面讨论有关治疗、护理、服务的安全与质量等重要主体提供了平台。 医院风险、医院风险管理:医疗风险医院目标实现的事项。 医院通过风险组织建设、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来发现、了解、处理风险,医院减少失败、降低不确定事项,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它是由一个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 医院社会稳医院工作范围内与社会群众、医院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灾害脆弱性分析(脆弱性分析):灾害脆弱性分析是对易受危险侵袭的方面进行查找和确定,判断哪种灾害,影响的程度如何,同时考察和分析人们对这种灾害的抵御力如何,可能造成多大的生命、财产或经济损失,找出最薄弱的环节,采取相应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减少和降低损失。 灾害脆弱性分析常用于自然灾害和城市或地区集聚的人口、建筑、基础设施和重要设施,如医院、学校、铁路线、通讯中枢、电力、自来水供应系统等。 我国《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年版)》应急管理中要求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医院需要应对的突发事件及应对策略(1.4.3.1)。因此,医院应采用脆弱性分析,医院可能面对哪些突发事件,哪些是需要优先应对的突发事件,哪些医院的正常运营。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来应对,医院功能的正常发挥。 手卫生: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是指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和暂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液(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何时洗手: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医疗技术分类: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及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医院与医师在取得卫生部批准,获得相应资质后方可开展第三类医疗技术,如人体器官移植、人工关节置换术、心血管介入诊疗、人工生殖辅助支持服务等。 介入诊疗技术:介入诊疗技术是指使用导管、穿刺针等医疗器械,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超声等)的引导下,或通过血管、胃肠道等自然通道,或经皮穿刺,直接对人体病变进行治疗的一种创伤小、见效快的微创外科治疗方式。 临床路径: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等多个相关学科研究者针对某个ICD对应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旨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单病种质量管理:单病种质量管理是以病种为管理单元,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运用在诊断、治疗、转归方面具有共性和某些医疗质量指征具有统计学特性的指标,用数据来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可以进行纵向(医院内部)横向(医院之间)比较。这种方法能够对疾病诊疗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可以评价医师的行为是否合理、质量是否符合规范,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整体能力与层次的一个途径,医院评审中评价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以下情况:1、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非预期的死亡,或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2、在疾病医疗过程中由于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3、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损害,或有轻微后果可以康复的事件。4、药物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6、输血不良反应事件7、医院感染事件8、其他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等。 患者安全隐患:患者安全隐患是指以下情况:1、诊疗过程中发现存在缺陷或漏洞,但未形成事实的隐患事件。2、诊疗过程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过失差错,尚未造成明显损伤后果,但存在转化为不良事件可能性的事件。3、患者对医疗或服务不满意,可能发生纠纷或出现问题的事件。4、其他患者安全隐患等。 医疗技术风险: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患者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医务处应娇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xw/12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内科护理学名词解释一
- 下一篇文章: 平价良心版焕颜高科技混搭护理基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