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病外治感冒六大治法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作者:代珍医院 庞国明谈内病外治连载第二篇感冒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喷嚏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外感疾病。 中医分型(1)风寒型;(2)风热型;(3)暑湿型。 治法集萃一、针刺法 大椎、太阳、风池、列缺、合谷(《针灸学》) 风寒感冒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加曲池、尺泽;头痛加印堂、头维;鼻塞加迎香;体虚感冒加足三里;咽喉疼痛加少商;全身酸楚加身柱;夹湿加阴陵泉;夹暑者加委中。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或灸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患者过于紧张、饥饿、劳累或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肿瘤等不宜拔罐。 二、拔火罐法 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针灸学》) 上穴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高热抽搐或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三、蒸气法 荆芥防风川芎羌活独活柴胡薄荷桔梗枳壳茯苓甘草生姜(经验方) 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淡豆豉桔梗桑叶菊花前胡杏仁板蓝根甘草(经验方) 上方药量当视蒸疗室大小而定,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按全身蒸气疗法操作。每次蒸浴30~40分钟,每日2次,3日为一疗程。方1适用于风寒型,方2适用于风热型或时行感冒。 气血不足,高年体虚者禁用;孕妇及小儿慎用。 四、沐浴法 麻黄10g薄荷10g荆芥15g防风12g生姜10g(《中国民间疗法》) 桑叶菊花薄荷荆芥各15g芦根30g(经验方) 香薷12g羌活10g苏叶12g厚朴12g淡豆豉10g藿香12g 上方水煎一次,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日换药1剂,3日为1疗程或病愈停用。 方1适用于风寒型,方2适用于风热型,方3适用于暑湿型。 浴后嘱患者多饮开水,并取被以助发汗祛邪之力。 五、香佩法 羌活大黄柴胡细辛吴茱萸各3g(《中国民间疗法》) 上药共研细末,装入绛色布袋,佩戴在胸前。适用于感冒鼻塞不通,病欲去之。也可用于四时感冒的预防和避瘟疫。 六、敷贴法 椒香祛风膏:胡椒15g丁香9g葱白适量(经验方) 前二味研末,入葱白混捣如膏状,取适量敷于大椎穴,胶布固定;另取药膏涂于双劳宫穴,合掌放于两大腿内侧,夹定,屈膝侧卧,盖被取汗,早晚各1次,每次45~60分钟,连用2~3日或病愈为止。主治风寒型。 感冒,一般多用内服药物治疗,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特效方药。 从近年来临床和有关资料看,中药外用治疗感冒,不仅符合辩证论治要求,而且在使药物直达病所、祛除病邪、消除临床症状,缩短凑效时间、扩大用药范围等方面,为内服法所不及。随着对外治机理、作用途径、剂型改革的深入研究,在不远的将来,各种不同的、符合临床辨证要求的新型系列外治制剂代替感冒常规内服药物疗法是完全可能的。 临床实践,贵在灵活,视其轻重缓急或施一法或多法兼之,必能得心应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xw/2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觉得自己只是不小心伤到了,但其实是关节
- 下一篇文章: 一条绳上俩蚂蚱光伏衰电动车岂可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