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佛家慈悲情怀的化身

阿南

活着并不难,活着让某些人认识到你的价值、对你时有所需,平素里用用心也不是件多难的事情。难的是你的价值被普遍认可,而且又肯放下身段与众生为伍,使人随时轻易找到你,以解燃眉之急。

当归便是这样一味具有佛家慈悲情怀的中药草。

各处可寻,价格平民,且能与众多其他中药配伍,以至业界素有“十方九归”之说。想必正因如此,才会有关于当归的典故和传说广泛流传于世。其中最为著名的,典出三国时期的曹操。《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中提到,曹操听闻东吴太史慈一表人才、英武盖世,有意劝他归降,便派人给太史慈送去一封别出心裁的“劝降书”。劝降书被密封在小匣子里,太史慈收到后打开一看,里面并无书信,仅放着中药材当归,便明白了曹操的用意。即便是投降朝廷,仍有失节之虞,总归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何况劝降书一旦旁落他人之手,就可能给太史慈带来杀身之祸。而借“当归”的谐音劝降,强调的是回归而非投降,既给对方留足了面子,也可兼顾他的人身安全,可谓用心缜密。曹操惜才之名果不虚传。民间传说后蜀姜维诈降期间,谴人给母亲捎去远志、当归两味中药以明心志,或许便是由此附会而来。后人附会世代相传,也便有了姜维名言:“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曹魏易主以后,当归的这一功用似乎已成定俗,因而崔豹在《古今注》中这样记述道:“古代离别赠芍药,示将离故;相昭时寄当归,相昭以文无;拒返时,回之以远志。”《太平广记》等逸闻类书籍中,也有关于唐玄宗在成都避难时道士罗公远赠以当归的描述,称:“玄宗自蜀还京,方悟蜀当归之寄矣。”怎么可能!当归的隐喻之意由来已久,唐玄宗作为一代帝王岂能浑然不觉?演绎罢了。

当归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还曾充当了一回红娘。戏中说,张君瑞碍于封建礼教约束,无法和崔莺莺互诉衷肠,因而害上了相思病。崔莺莺得知消息,亲笔写了一剂药方派丫鬟前往送去。方子里自然是要包含当归的。戏里的崔莺莺,乃相国之女,起居行止都有丫鬟伺候,哪里还用得着自己熟记药方。合理的解释,应该与当归素以“妇科神药”闻名不无关联。

相比这些典故或传说中的文化内涵,欧洲医学界







































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xw/2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