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图片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因“此蛇产于湖北蕲春地区”,故名“蕲蛇”。夏秋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去头、鳞,切成寸段入药。蕲蛇段酒炙炒干,称“酒蕲蛇”。

NO.1前人经验

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白花蛇肉)甘,咸,温,有毒。(时珍曰)得酒良。主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wāi)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癣(《开宝》)。……治肺风鼻塞,浮风瘾疹,身生白癜风,疬疡斑点(甄权)。通治诸风,破伤风,小儿风热,急慢惊风搐搦(chùnuò),瘰疬(luǒlì)漏疾,杨梅疮,痘疮倒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白花蛇)甘咸性温,搜风透骨,定搐截惊。治瘫痪、疥癞。去尽皮、骨、头、尾,酒炙,非中风、有毒不可轻用。头:治瘢(bān)风毒癞。”

蕲蛇(图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陈老师提供)

NO.2.1功效主治

蕲蛇,甘、咸,温,有毒。归肝经。主要功效有:祛风通络,息风止痉,祛风止痒。

1

祛风通络:本品甘咸性温,入肝经,善走窜,内走脏腑,外达肌表,搜风透骨,祛风通络,为祛风湿要药,适于风湿顽痹、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病证。

2

息风止痉:本品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适于肝风内动之肢体麻木、拘挛、抽搐、破伤风等病证。

3

祛风止痒:本品可以外达肌肤而祛风止痒,适于风毒外犯肌肤之麻风、疥癣等病证。

用法:3~9g,煎服;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

蕲蛇(摄于南方医科大学)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蕲蛇主要含蛋白质、多肽类、核苷类、磷脂类成分,有免疫调节、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风湿免疫病,对一些恶性肿瘤也有较好的疗效。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0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朱晓晓.蕲蛇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8(01):72-74.

音频:高定昌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xw/9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