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药秘密大公开红豆薏米祛湿效果不明显可
都说十人九湿,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而中医把湿邪作为六邪之首,因为湿是最容易渗透的,而且湿邪总会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其遇寒则成为寒湿,遇风则成为风湿。遇热则成为湿热。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是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那么湿气,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形象的说,湿是身体里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而湿又分为两种,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外湿),另一个是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内湿)。 外湿主要有可能是由于经常淋雨、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太冷衣服穿得少、夏季办公室空调温度开得太低、长期水中作业等习惯造成,外湿一般停留在肌表,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从而导致各种慢性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难免会存在久坐不动、睡眠不足、饮食口味过重、思虑过重、压力大、气血不足、因工作应酬需长期饮酒等困扰。而这些正是内湿形成的其中部分原因,会导致湿气无法正常新陈代谢,影响体内水分的运化,导致脾胃越来越虚,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寒,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脾胃好比人体的一台抽水机,脾胃功能不好,就没有动力把体内的“水湿”很快抽出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湿阻中焦。 这时,湿气会表现在脸上,原本白皙的皮肤会变得又黄又油腻,甚至会长满黄斑,毛孔粗大,痘痘,黑头都不请自来……无论贴多少面膜,使用多么昂贵的化妆品,只要湿气存在体内,都很难避免皮肤受其影响…… 湿气还会引发头发的问题,头发一天不洗就油腻的不行,而且发际线后移,掉发很严重,头发变得细软。背后的根源是湿气上蒸头部,引发了头发油腻,脱发的问题。 湿气会使人每天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困乏无力。也许之前还精力充沛,神采飞扬,自从体内有湿气了之后,会使我们变得喜欢懒床,经常头晕无力,做什么都没有兴趣…… 不仅如此,直到有一天,身体甚至会出现一些疾病,比如:荨麻疹,湿疹,关节炎,肥胖…… 根据湿气形成的原因及症状,你有没有发现:湿气从内在来看就是脾虚,胃弱,外在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如果存在以上1-2条症状,就要赶紧祛湿气了。如果符合很多条,那么湿气将对健康造成威胁。 湿气——万恶之邪,祛湿刻不容缓! 说到祛湿,很多人都会首先选择红豆薏米粥、红豆薏米水,近几年市场上红豆薏米粉的厂家更是层出不穷,可谓是刮起了红豆薏米法祛湿的龙卷风! 可是为什么吃了那么多红豆薏米粉,湿气还是那么重? 你可知道,湿气又分为两种湿寒和湿热。 湿热: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偏热性体质+湿气。 湿寒:长期处于阴冷卑湿的地方,湿与寒合并入侵人体或偏阳性体质+湿气。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发现自己属于哪种湿气类型。 湿热调理原则:祛湿、泻热、清火 湿寒调理原则:祛湿、补阳气、补气血、保暖 可见祛湿不可盲目,应考虑湿气属于外湿还是内湿,湿热还是湿寒,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祛湿药。 祛湿药如何选择? 外湿宜散,内湿宜化、宜渗,故根据祛湿药的不同性能,一般可分为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和祛风湿药三类。 由于各类祛湿药的功效特点不同,其适应证自有差异。 祛风湿药 凡以祛风除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痹证的药物,即称祛风湿药。 祛风湿药适用于外湿而挟风寒之邪侵入肌膝、经络,进而深入筋骨关节而成的风寒湿痹症。 祛风湿药善祛除肌肉、经络、筋骨关节之间的风湿之邪。此外,还分别具有散寒止痛、舒筋活络及强筋骨等作用。 主要用药有独活、威灵仙、防风、秦芜、桑枝、五加皮、桑寄生、续断等。 防风 注意:祛风湿药多为辛苦燥散之品,易耗气血、伤津液。对痹症日久,阴血亏耗,肝肾不足者尤当慎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芳香化湿药 凡气味芳香、能化湿运脾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也可称健脾化湿药。 芳香化湿药主要适用于内湿停滞,湿阻中焦,脾胃湿困,运化失职等原因而致的脘腹痞闷、呕恶纳呆、食少便溏、身重体倦、舌苔白腻等证。 芳香化湿药芳香而温燥,具有化湿健脾之功。部分芳香化湿药还用于湿温、暑湿诸证。其气味芳香,富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影响药效。 主要用药有芡实、山药、白术、白扁豆、蕾香、佩兰、白豆蔻、石葛蒲、苍术等。 白术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其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被历代医家奉为"安脾胃之神品"、"除风湿之上药"。 需要注意的是:白术有禁忌证,它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利水渗湿药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主要适用于水湿停蓄体内的各种病症善通利水道,渗除水湿。 张仲景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治疗时主要是通过小便将湿浊排出体外。适用于小便淋沥不畅、小腹拘急疼痛、小便不利、下肢浮肿、双腿酸困沉重、晨起手胀、痰饮眩悸、黄疸带下、泻痢、湿温暑温、皮肤湿痒等证。 主要用药有薏苡仁、茯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滑石、木通等。 茯苓 当人体“抽水机”的出水道有阻塞,引起体内“水湿”过多,排出不畅,常表现为下焦湿热、水肿、脚气、湿痹(如关节肌肉酸痛)。这种时候,才适合用薏米,薏米健脾作用弱,但有利水渗湿作用。 临床应用祛湿药时,常与其他类药物配伍: ①若脾虚湿盛,常配补气健脾之品,如白术、山药等,以复健运之职。 ②湿邪较重者,常配伍利水渗湿之品,如茯苓、薏苡仁等。 ③若湿从寒化,即湿寒者,配伍干姜、吴茱萸等,以散寒气。 ④湿从热化,即湿热者,当配以清热燥湿药,如黄连、黄岑等, ⑤湿阻气滞,脘腹胀满,配行气药,如厚朴、陈皮等,以消胀除满。 祛湿药膳名方大公开 当感觉自己湿气重的时候,应当根据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进行调理,而不是一味地选用单味中药进行调理,长期饱受湿气症状困扰的朋友应选择就医,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治疗。若选用自调,可参考以下药膳进行调理: 黑豆独活煲瘦肉 材料:黑豆g,独活50g,猪瘦肉g,清水2千克。 做法: ①黑豆放入锅中,用慢火炒至豆衣裂开,取出冲洗干净;猪瘦肉切块,焯水。 ②全部材料放入汤煲,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2-3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祛风胜湿、舒筋活络,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尤其适合腰腿关节风湿麻痹人士食用。 白术党参炖猪腱肉 材料:猪腱肉克,白术2克,党参3克,白扁豆25克,生姜2片。 做法: ①猪腱肉切块,焯水;药材洗净。 ②全部材料放入炖盅,加开水,盖上炖盅盖,放在炖锅内隔水炖3-4小时,调味食用。 功效:此汤补中益气,补脾健脾,祛湿和中。尤其适合脾胃气虚之食少便溏、腹胀体倦者。 山药茯苓粥 材料:茯苓30克,粳米克,清水约1.5千克,红糖适量。 做法:茯苓、粳米放锅内,加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煲1.5小时至米粥浓稠,加红糖,再煮沸,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健脾益胃,利水渗湿,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不利、四肢水肿、痰多水肿、体虚浮肿等症。 四神汤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四神”是指:薏仁、莲子、山药、茯苓。 材料:四种食材的比例是1:1:1:1,约每味20克左右。 做法:可单独煮用于煲汤,也可用于煮粥,煮粥时,将四神汤的材料切成小丁,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 功效:健脾、养颜、祛湿、降燥,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有化湿、补虚的功效。 茵陈扁豆茯苓粥 材料:茵陈25克、扁豆20克、茯苓20克、粳米克、白糖少许。 做法:茵陈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洗净的扁豆、茯苓、粳米同煮,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稍煮即可。 功效:健补脾胃、利胆退黄,适用于湿热内蕴,纳呆、便溏者。 *中药使用方法因人而异,使用前请遵循医嘱。本文部分图文资料来源网络,由汇群中药学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yf/12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橄榄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下一篇文章: ldquo伊哆夢rdquo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