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造假新花样
点击后,再点击右上角 立刻设为星标/置顶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中部分药材的价格节节攀升,制假售假不仅从过去的名贵药材向普通药材扩散,而且造假手段又添新花样。 1.通草:造假时多用明矾或加重粉(硫酸镁)。 鉴别:通草质地发硬,有的味道发涩,有的无味。有人将伪品切成小段儿或碎段儿,掺在正品中卖。 2.制首乌:小方块状的多是将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 鉴别:若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若为圆片形的,则是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3.白附片: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状,晒干后再熏、漂而成。 鉴别: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并且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4.羌活:假的是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鉴别:有菊花心并且油性足者方为真品。 5.当归:在切片当归中掺入独活片。 鉴别: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片。 6.延胡索:延胡素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碎石。假的延胡索片多是将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用黄柏煎水煮后而成。 鉴别:舌舔表面发苦者为真品延胡素。 7.海金沙:掺假者是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 鉴别:将药材倒入有水的杯子中,搅拌,海金沙漂在水面上,细砖粉沉在水下。 8.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白芨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 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真品非常粘牙,假的不粘牙。 9.半夏:半夏片中掺天南星片、白玉米片或用水半夏冒充。 鉴别:半夏的肚脐眼长在中间。 10.沉香:假的是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鉴别:此为珍稀植物。市场上90%的沉香是假的。 11.茯苓:假的是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 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真茯苓很难煎透。 12.菟丝子: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用水煮,菟丝子吐丝、发黏。 13.五味子: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晒干后染色,来冒充北五味子。 鉴别:假的有葡萄酸味。真品五味子酸并且辣。 14威灵仙: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品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5.柴胡: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鉴别:仔细观察便可看出。 16.龙骨:市场上出售的龙骨基本上是假的,真的很少。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质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冒充龙骨来卖。 鉴别:仔细观察便可看出。 17.红花:红花加重晶石粉染色而成,掺假成分40%左右;或将木纤维染成红色,掺入红花中出售。 鉴别:用手抓药材,掺假者质地扎手,有很多碎末。此类红花容易吸潮。 18.桃仁:用杏仁充当桃仁。 鉴别:杏仁一头大一头小,形如心状;桃仁两头相差不大(相对于桃仁而言)。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底部点个"赞"和"在看"吧~ 文章精选健脾并不等于补脾 秋吃百合正当时,粥、汤、羹、煮、炒各有功效 不治已病治未病 秋冬进补,药材不能乱用 几种常用中草药的中毒症状 长期用板蓝根,当心伤脾胃 “无毒”中药久服未必“不伤人” 中药是巫药? 陈皮为什么越陈越值钱 古方|白虎汤:伤寒派的清热名方 名著|《本草经集注》:整肃修正,承上启下 煎中药汤越浓越好? “冬病夏治”是哪些病,怎么治? 三伏天,“以热制热” 中药先煎后下有讲究 中药在古代与现代的分类法 饭前饭后?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 “久卧伤气”,伤的是什么气? 酒为“百药之长”,为何中医偏爱“黄酒”为引? 百草查询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yf/14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名医王清任头痛身痛逐瘀汤,活血祛瘀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