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孤独活成了一种美学
砍柴书院 把阅读和写作 当成人生最高信仰 查看最近,有座图书馆火了,众多网友翻山越岭地去打卡,据说现在预约都很难。 它位于北戴河阿那亚新区,面朝大海,棱角分明地矗立在沙滩上,四周再无其它。唯有湛蓝的海水,海风卷起的白色浪花,以及这座只有混凝土和原始木材建成的房子。 到达这里的方式也很特别,没有车道和捷径,只能一步一步在沙滩上走几百米才能抵达。 到了这里,仿佛就到了世界的尽头,孤独感油然而生,“当你走进去,你能感受到仅仅属于这片海的光线、风和声音”,所以被称作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 但我并不认为,它能称得上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 孤独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孤独。我们不可能每天多去北戴河去寻找孤独,但我们每天都需要面对孤独。 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应该搭建在自己的内心。它不是作秀,不是表演,是我们每天的日常必修课。 因为真正能平静自己的,只有自己。真正能抚慰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我的孤独也独一无二,我是我自己心灵的工程师,我搭建起来的孤独图书馆,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1 蒋勋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逃避孤独的人,他们必须成群地待在一起,打发空虚的自己,或者拿着手机不断地刷视频,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然而当他们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放下手机时,反而有更大的空虚袭来。 越是逃避孤独的人,越容易对抖音之类的短视频,对游戏上瘾。很多人从外表看来非常成熟,但是心理年龄却还是一个小孩,脆弱、不堪一击,我们称之为“巨婴”。 我们现在的教育,舍本逐末,大都是通过撒鸡血、灌鸡汤的方式,告诉我们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拿到高分、如何获得成功。这就是为什么鸡汤盛行、知识付费盛行的原因。 却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面对自己的孤独,如何搭建自己内心的孤独图书馆,做一个精神世界充盈而丰富的人——我们缺失的是人文教育。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的“巨婴”,那么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人。 每个人都应该闪闪发光,每个人都应该像花朵一样绽放。很可惜的是,很多人的“自我意识”还没觉醒,就已经夭折,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开花,就已经凋谢。 我们不得不按照环境给我们分配的身份和角色去生活,成为一个母亲、一个公务员、一个公司白领,唯独,不是我们自己。 我们把自己塑造成千篇一律的样子,过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30岁就死了,70岁才埋”。 我们不敢去面对自己,都忘了去问问自己,你是谁?你为什么而活?你的天赋在哪里?你想要什么样的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2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简单五个字,却有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当头棒喝。 但我们古人的教育里,认识自我是最基本的一门功课。 比如儒家的诚意正心、修身养性之道。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认识自己最真的本心。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这可以说是古人开出来的一剂良方,专治当代人的焦虑、烦躁、抑郁等心理病。 还有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见自性”,都是在讲如何与自己相处。 如今,当原本是人类心灵工程师的老师们化身为鸡汤达人、成功学导师,告诉大家“高考赢了穿皮鞋,高考输了就穿草鞋”,鼓励大家“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时,我们的自我认知教育、孤独教育就得靠我们自己了。 这门人生的一门必修课,我们只能只能靠自己——我们只能跟自己对话,跟自己作战,找到自己的天赋,接纳自己的平凡,驯服心中的猛兽。 就好比《西游记》里的悟空一样。 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刚开始是懵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再后来是探索,拜菩提祖师为师,教他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 但跟我们现在的老师一样,菩提祖师教给他技术,却没教他“孤独学”——修身养性、诚意正心。 于是,他开始迷茫和自我否定,“我要这铁棒有何用?我有这变化又如何?” 再后来,是叛逆,是青春期的躁动,“我要这天,遮不住我眼!”开始大闹天宫。 对应到我们这个阶段,我们可能是乡村非主流,是农业重金属,是打架的小混混,用幼稚的自我意识,来对抗想要同化我们的权威、主流。 显而易见,我们最珍贵的自我意识没有得到疏导,反而受到了打压。 这个时候有人选择了向上迎合,成为了五道杠,被各路神仙收为小弟,有的人选择向下,成为了平庸的人,成为了网瘾少年,更甚者成为了为害一方的妖魔鬼怪。 而孙悟空在五指山被压了五百年,在孤独中开始“自我观照”,重新开始认识自己。 之后他遇到了不那么完美的师父,遇到了同样在不断寻找自我的同类,他们一样有着普通人该有的“贪嗔痴”,但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在我看来,其实降的是内心的妖,除的是内心的魔,驯服的是内心的猛兽。 他们最终认识了自己,战胜了孤独,成为了觉悟者。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妥协了,选择了平庸,有的人成功了,选择了接纳,有的人走火入魔了,轻者矫情,重者抑郁。 孤独也是有境界之分的,有的人深陷于孤独,而有的人把孤独活成了一种美学。 古人讲到君子修为,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慎独,这是儒家修行的必经之路。 到了一定的境界,是庄子的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刚开始是楷书,横平竖直,一丝不苟。之后是行书,行云流水。到了一定程度,就是草书了,就癫狂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就是我了!” 在这个降妖除魔、天人交战的过程中,最终战胜自己的人,你终将看到自己的内心开出一朵花来,你就成了你自己内心宇宙的王。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有一句台词,叫作“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我要这诸佛都烟消云散。3 在孤独的修炼中,阅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岛上书店》说:“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阅读原本就是孤独的。不管外界的喧嚣与宁静,一个人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就能与世隔绝,只与内心对话。 孤独着,却有安全感。 卡尔维诺说,读书是个孤独的行为,她把书当成牡蛎的贝壳,钻进书里就像躲在贝壳里一样安全。 所以,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内心。 它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搭建。 我们独自一人,搭建起自己内心的大千世界。“我即世界,世界即我”。 你用你想要的颜色去涂抹它。它可能在荒凉的海边,可能在青葱的田野,可能在热闹的都市。 你把你看过的书放进去,你把你走过的山和大海放进去,你把前辈的教诲放进去,你把你深沉的思索放进去。 你把月色一两放进去,把老酒半壶放进去,把吃过的苦放进去,把流过的泪放进去。 然后等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图书馆,盛得下整个宇宙。你面朝着自己或是素淡或是五彩斑斓的图书馆,内心充盈且澎湃地对自己说,看啊,这是朕给你打下的江山! 是的,这个图书馆是属于你自己的。它也只能属于你自己,因为它是用你的孤独搭建起来的,它才是最孤独、最独一无二的图书馆。 于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于空间的无尽的空白里,于天地玄黄中,于宇宙洪荒里,或拈花微笑,或怆然涕下,或对影成三人,或穷途而哭,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个时候,你就能理解陈子昂的孤独,理解李白的孤独,理解阮籍的孤独,理解王维的孤独。 “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孤独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这有本秘籍——《孤独修炼手册》,见与你有缘,就十块卖给你了! 只要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跟着它勤加练习,日后必成大器!” 倾情推荐阅读文章 ??点击文字即刻阅读?? 林夕: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致父亲:你替我守望故乡,我为你行走远方 排版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编辑助理:格理 排版:温柔如风 --------THEEND----- 李砍柴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yf/2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方子,大作用
- 下一篇文章: 三天两夜的成都微辣是对这里最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