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采集知识要点
中药品种,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有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后来,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又增加了七百十六种之多;以后,各地陆续有民间应用药草出现,一般估计当在三千种左右。这些中药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部,而以植物占大多数。因此,中医药物书籍称做“本草”。 药物的产地和采集时期,对于疗效有着密切关系。故李东垣曾说:“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举例来说,如贝母产于四川的和浙江的效用不同;羌活和独活,草红花和藏红花,也不相同。因而,中药有很多名字是根据产地而起的,如党参因产上党得名,川芎因产四川得名。在一般处方上,还特地写明产地,如川贝母、浙贝母,以及川桂枝、川黄柏、广木香、秦当归、杭菊花、云茯苓、建泽泻等。目前有些已不需要,有些还是应当写明。 由于植物的生长成熟各有一定时期,入药部分又有根、茎、花、叶之分,所以药物气味的保全和消失,全靠采集季节的是否适当,及时采集不仅提高功效,还能保证丰收。兹简介如下: 1.根:药物用根部,取其上升之气,如升麻、葛根等,应在尚未萌芽或已枯萎时采取,精华蕴蓄于下,药力较胜。 2.茎:能升能降,取其调气,如苏梗、藿梗等,应在生长最盛时采取。 3.叶:取其宣散,如桑叶、菏叶等,亦以生长茂盛时采取为良。但不宜于下雨后采摘,防止霉烂变质。 4.枝:取其横行走四肢,如桑枝等,采集方法同茎、叶。 5.花:取其芳香宣散,如菊花、辛夷花等,应在含苞待放或初放时采取,其气最浓。 6.实:取其下降之气,如枳实、青皮等,应于初熟或未老熟时采取。 7.子:取其降下之气,如苏子、车前子等,应在老熟后采取。 8.仁:取其润下,如杏仁、柏子仁等,宜老熟后采取。 9.节:取其利关节,如松节等,以坚实为佳。 10.芽:取其发泄,如谷芽、麦芽等,可随时用人工发芽。 11.刺:取其攻破,如皂角刺等。 12.皮:以皮行皮,取其达皮肤之意,如生姜皮、茯苓皮等。 13.心:取其行内脏之意,如竹叶心、莲子心等。 14.络:取其能入经络之意,如橘络、丝瓜络等,应在成熟后采取。 15.藤:取其能走经络、四肢,如络石藤、海风藤等,应在茂盛时采取。 以上指一般而言,在具体应用上又有分别。如葛根根实,升津而不升气;升麻根空,升气而不升津;牛膝其根坚实而形不空,味苦而气不发,则无升发之力。故具体确定药物的作用,应从形、色、气、味全面考虑,不能仅从某一点来下结论。即如采集时期,也因节气有迟早、气候有变化,对药物的生长成熟都有影响,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yf/3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9种香草花园随便一种都能美翻了你的农场
- 下一篇文章: 艾叶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