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药认识一下ldquo秦艽rd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秦艽相对是一味不大为普通人了解的中草药。但在历代中医手里,秦艽的出现频率还真不算低,所以,我们有必要更好地熟悉一下它。 从植物属性来说,秦艽属于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的是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茎。采集回来之后,洗净截段晒干即可,还有西秦艽、左秦艽等别名。 在历代本草的记载里,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又分别有“秦艽”、“麻花艽”的习惯叫法,而小秦艽则专有其名。但这几种秦艽都是在春秋二季采挖,采集后洗净晒干,切去芦头后切片上架。 历代本草家认为,秦艽性味辛苦而微寒,能入胃、肝、胆三经。 那么,秦艽有哪些功用特点呢?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地方。 在《本草正义》里,对秦艽的描述做了一个相对全面的总结。 首先从性味上,《本经》认为它苦平,《名医别录》则认为它辛而微温,但主要就是适合风寒湿痹,所以认为它必定有温通之性。 但秦艽的味道本苦,功用为疏风清热,还能通利大小便,这显然又不是一般的温热药所具备的特征。 后来,又有人有将秦艽用于胃热、黄疸、烦渴、挛急诸证,从这些适应证候来看,似乎更证明秦艽不是温热之品。 其实,在《本经》和《名医别录》里,秦艽本来就是和羌活防风之类相近的,功用也偏于舒筋通络、利骨节、治头风等等;但还是有说它能利大小便。 古代本草家认为,秦艽既能外行走于关节,内行也能到达下焦,所以才能宣通脏腑,引导湿热从大小便而出。古代又称它为“风家润药”的说法,本意也就在此。 但总结起来,历代医家对秦艽的使用,大致有如下几点: 1、祛风胜湿、通络止痹: 这可以说是秦艽最常用的一个功用,将其用于各种风湿痹症,取其能祛风湿、舒筋络之能,对于风湿痹症不管新久寒热,都可以将秦艽配伍应用。 秦艽性偏微寒,兼能清热,如果痹证兼有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那就更合适了。 一般偏热的痹症,秦艽常与防己、知母、忍冬藤等配伍; 而偏寒者,则与羌活、独活、桂枝、附子等配伍。 甚至一些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者,秦艽也常被用来通经活络。 2、退虚热: 秦艽还可以用于骨蒸潮热,而且还是古代医家调理阴虚骨蒸潮热的常用品,一般与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著名的秦艽鳖甲散。 3、清湿热: 秦艽还能清利湿热,故被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等配伍。 总而言之,秦艽味辛能散,祛风止痛,能治风湿痹痛,以及外感表邪而致的肢体酸痛。同时味苦又能泄,所以还能清除虚热,适合治骨蒸潮热和小儿疳热。 最后,秦艽虽为辛散之药,但性平质润,至于其清湿热、退黄疸之能,本人暂时还没有确证,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 小编猜你还想读:81岁老奶奶血糖从14.4降到5.3,方法简单容易,学她做你也可以 十年糖尿病,一把绿豆就能解决,血糖猛降,家有糖尿病的快存! 好消息:新血糖标准已公布,4.0~6.0或不再适用,不妨自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cd/14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年性白内障治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