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俊峰,崔京福(医院关节外科,河南郑州)

中图分类号:R.3

doi:10./j.issn.-X..06.

摘要

目的:探讨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年6月至年7月医院收治的82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屈曲旋转组与固定组,各41例。固定组接受固定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高屈曲旋转组接受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运动学参数(步速、步长、步频)。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步速、步长、步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失访1例,高屈曲旋转组膝关节活动度、步速、步长、步频大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KOA,能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步态,且安全性高。

前言

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为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其发病缓慢,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随着病程进展,会出现膝骨关节功能丧失、畸形甚至残疾[1-2]。部分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则需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固定平台假体为既往临床常用假体,应用时间长,但术后膝关节运动幅度受限。随着医学技术发展,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逐渐应用于临床,其胫骨平台与衬垫下方可一定程度自由旋转,具有吻合度高、限制性低、接触应力小等优点。本研究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年6月至年7月医院收治的82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高屈曲旋转组与固定组,各41例。高屈曲旋转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58~79岁,平均(68.57±4.15)岁;病程1~4a,平均(2.86±0.61)a;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为Ⅳ级20例,Ⅲ级21例;患病部位:左膝23例,右膝18例。固定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57~79岁,平均(69.82±4.02)岁;病程1~4a,平均(2.93±0.52)a;K-L分级为Ⅳ级18例,Ⅲ级23例;患病部位:左膝24例,右膝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K-L分级、患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膝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KOA诊断标准[3],且经X线检查确诊,单膝发病;②K-L分级为Ⅲ~Ⅳ级;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膝关节骨质缺损;②创伤性关节;③合并严重感染;④存在手术禁忌;⑤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

方法:高屈曲旋转组接受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消毒铺巾,取平卧位,硬膜外麻醉,于膝关节正中做切口(纵行),绕开髌骨切开关节囊,清理关节,切断髌骨外侧韧带,暴露膝关节,并将关节边缘及关节骨赘清除;胫骨关节面髓外定位截骨,测量屈间隙,髁间截骨,试模,修整边缘增生骨赘,髌骨厚度<22mm者清除髌骨表面软骨,髌骨厚度≥22mm更换髌骨;确认髌骨轨迹(无拇指试验),冲洗骨碎屑、血块后对骨小梁进行清洁,确保界面清洁干燥,安装假体试模并调试,选择适宜高屈曲度旋转平台假体,调制骨水泥,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固定,放置假体并用聚乙烯衬垫。检查测试膝关节髌骨活动度,确认是否存在软组织挤压、膝关节弹响等。

固定组接受固定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安装适宜固定平台假体,其他手术操作同高屈曲旋转组。两组术后均接受止痛、抗感染等,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依据病情恢复情况及自身耐受度进行功能锻炼。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运动学参数(步速、步长、步频),膝关节活动度为最大膝关节被动屈曲度数与膝关节伸直度数差值,运动学参数采用英国OxfordMetrics公司提供的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评估。(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愈合延迟、切口脂肪液化、关节僵硬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率(%)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膝关节活动度、运动学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屈曲旋转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89±13.50)min、(.59±29.31)mL,固定组分别为(70.09±15.11)min、(.84±27.69)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手术时间=0.,P手术时间=0.;t术中出血量=0.,P术中出血量=0.)。

膝关节活动度、运动学参数: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各失访1例。术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步速、步长、步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高屈曲旋转组膝关节活动度、步速、步长、步频大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并发症发生率:高屈曲旋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76%(4/41),包括泌尿系统感染1例(2.44%)、切口愈合延迟2例(4.88%)、切口脂肪液化1例(2.44%);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0%(5/41),包括切口愈合延迟2例(4.88%)、切口脂肪液化1例(2.44%)、关节僵硬2例(4.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

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骨中无机盐水平增高,骨弹性、韧性降低,KOA发病率呈增加趋势[4-6]。数据统计显示,年龄>60岁的患者KOA长期致残率居第二,仅次于心血管疾病[7-8]。因此,临床应及时采用有效治疗措施,以降低致残率。

固定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膝关节功能,但由于难以完全吻合,会出现聚乙烯衬垫磨损、骨溶解等。研究认为,旋转平台通过去偶联作用分散接触应力,符合膝关节运动原理,有利于减小胫骨关节面与衬垫的摩擦,避免假体、衬垫磨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根据膝关节活动平台设计,对人体膝关节活动模拟,同时对股骨后髁增厚,延长髌骨沟,增加模拟半月板装置,更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特点[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可见两种假体应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手术相关指标及安全性相当,但术后6个月高屈曲旋转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固定组,提示,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KOA,能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主要与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有利于重建膝关节功能有关,进而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术后6个月高屈曲旋转组步速、步长、步频大于固定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维持膝关节假体稳定性、保持假体界面受力均衡,促使KOA患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进而有效改善其步态。此外,术中需注意清除干净股骨后髁,必要时松解股骨关节囊,处理髌骨时锯掉髌骨表面软骨,暴露软骨下骨,以避免关节弹响,并注意保持软组织张力平衡、屈伸间隙相等,提高关节稳定性,避免假体脱位。

综上可知,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KOA,能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步态,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邝高艳.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中IL-1、IL-6、TNF-α及NO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论文集,:29-37.[2]芦丹,汪亚群,孙迪.独活寄生汤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炎症因子、疗效及膝关节功能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35(4):-.[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膝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98(45):-.[4]张永锋,董琪.摇旋活节手法配合中药外敷对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39(12):-.[5]刘江,孙海宁,王冰,等.固定平台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的中短期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7(16):-.[6]陈斌,袁普卫,李小群,等.中药热敷配合补肾益气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44(1):91-93.[7]蒋宗伦,许清华,张迎春.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手段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45(2):-.[8]李宇,樊梅,周静,等.脊蛇祛湿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40(2):-.[9]张蕾,王立生,张睿,等.两种不同假体对全膝关节置换术ROM、HSS评分和高屈曲活动能力的影响对比[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7(1):-.[10]周宇,陈成亮,邹士平,等.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19(3):39-41.END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cd/14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