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服方药66种常见的中医方剂功用及主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88012.html 中医方剂学由总论和各论组成,总论中方剂的治法、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较重要。 1.《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2.方剂的变化形式: (1)药味增减的变化——逍遥散和黑逍遥散 (2)药量增减的变化——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 (3)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应用——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 Wellnessaccessories 3.君药和主要功效来命名的是:龙胆泻肝汤、桃核承气汤、半夏泻心汤、*连解*汤、苏子降气汤。 4.火郁发之:清胃散、普济消*饮。 5.以泻代清:凉膈散。 6.辛开苦降:左金丸、麦门冬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7.应用高良姜的方剂:天台乌药散 8.生姜、干姜同用的方剂:厚朴温中汤、实脾散。 9.桂枝汤:桂枝与芍药用量相等;药后“啜热稀粥”。 10.小青龙汤:治疗外寒里饮证。其中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全方体现“散中有收”。 11.九味羌活汤: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善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12.银翘散:“辛凉平剂” 13.麻杏石甘汤:石膏倍于麻*。 14.败*散:佐药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 15.大承气汤:主治①阳明腑实证。②热结旁流证。——体现“通因通用”③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16.大*牡丹汤: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7.大陷胸汤: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 18.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主治:阳虚寒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等。 19.麻子仁丸: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20.济川煎:主治: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等。 21.小柴胡汤:用量 的是柴胡;人参的作用是①扶正祛邪;②益气实里。 22.蒿芩清胆汤: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主治——少阳湿热证。 23.四逆散:主治——①阳郁厥逆证。②肝脾气郁证。柴胡为君,透邪升阳以舒郁;与白芍疏肝理脾;与枳实一升一降,舒畅气机,升清降浊。 24.逍遥散:薄荷的意义:疏散肝经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遏之热——疏肝散热。 25.痛泻要方: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症状有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26.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配伍特点:寒热互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27.白虎汤:主治——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28.犀角地*汤:“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当以清热解*,凉血散瘀为法。 29.凉膈散: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以泻代清”。 30.仙方活命饮:功用——清热解*,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金银花为君药。 中药白花蛇蛇草 31.左金丸:*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例为6:1。 32.泻白散:主治——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脉细数。 33.芍药汤:治疗湿热痢疾。体现“通因通用”之法。 34.白头翁汤:主治热*痢疾。 35.青蒿鳖甲汤:功用——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36.当归六*汤:当归、生地*、*芩、*柏、*连、熟地*各等分,*芪加一倍。 37.应用二地*:当归六*汤,百合固金汤,大秦艽汤 38.小建中汤:君药为饴糖。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39.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40.参苓白术散:桔梗载药上行,与诸补脾药合用,有“培土生金”之意。 41.补中益气汤:为“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 42.炙甘草汤:主治——①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脉结代,心动悸。②虚劳肺痿。 43.六味地*丸:三补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 44.左归丸:配伍补阳药“阳中求阴”之义。 上海浦东:西边太阳东边雪 45.大补阴丸: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 46.一贯煎:佐金平木,扶土制木。 47.肾气丸:干地*。全方配伍意义——①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②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意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③补中有泻,以补为主,以泻助补。 48.右归丸:配伍滋阴药“阴中求阳”之义。 49.地*饮子: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50.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麦门冬、天门冬。桔梗:载药上行。 51.酸枣仁汤:茯苓意义为宁心安神。 52.凉开三宝:牛*解*;紫雪息风;至宝化浊。 53.越鞠丸:治六郁。香附(君药)——气郁;川芎——血郁;栀子——火郁;苍术——湿郁;神曲——食郁。 54.半夏厚朴汤:梅核气。 55.天台乌药散:主治——肝经气滞寒凝证。小肠疝气,少腹控引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 56.苏子降气汤:(有苏子,有苏叶)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 57.旋覆代赭汤:旋覆花(包煎):代赭石=3:1。本方重用生姜。 58.槐花散:治疗肠风,脏*。 59.小活络丹: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组成有川乌,草乌。 60.羚角钩藤汤:茯神意义宁心平肝。 61.镇肝息风汤: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补益肝肾,用为君药。 62.天麻钩藤饮:功用——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63.萆薢分清饮:主治——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64.独活寄生汤: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65.枳实导滞丸:“通因通用”之法。君药为大*。 66.乌梅丸:主治——脏寒蛔厥证。亦可治寒热虚实错杂的久泻久痢。 ■来源 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ry/9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保产品ldquo伍舒芳牌rd
- 下一篇文章: 金匮肾气丸的15种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