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痹,即痹阻不通.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中医治疗有三大法宝。

01、驱邪蠲痹,痹证多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治疗上应以驱邪为主。

以独活寄生汤化裁(独活、桑寄生、秦艽、防己、威灵仙、桂枝、石楠藤、海风藤、牛膝、五加皮、海桐皮、甘草)。

本方适用于一般寒湿痹痛发作,或下冷水使痹痛更严重的病例。根据具体病情,酌加下列药物:

全身痛无定处,或上肢偏重者,加防风、羌活;

下肢痛甚湿胜者,加木瓜、苡仁、萆薢、蚕砂;

腰痛明显者,加狗脊、杜仲、续断;

兼瘀,痛点固定者,加乳香、没药、片姜黄、刘寄奴;

久痹顽固不易愈者,加钻地风、络石藤、千年健、老鹳草,或浸酒五至七天后饮药酒;

痛剧,寒湿甚,脉滞细无数象者,加附片、川乌、草乌。

02、柔润舒筋,对于他医用温燥剂屡治不效的痹痛,则用柔润舒筋法,易使疼痛消失,关节运动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不可一概用祛风散寒化湿法去治疗痹证。兹将柔润舒筋法介绍如下:

柔润舒筋汤,药物为:天冬、麦冬、石斛、白芍、木瓜、当归、熟地、苡仁、牛膝、桑枝、络石藤、石楠藤、甘草。

其中以养阴和血药物为主,如熟地、天冬、麦冬、石斛,一般可用9~15g,白芍宜生用,每方不能少于9g。桑枝可用至30g以上,且以新鲜桑枝捣烂入药为妙。

主要适用于素体阴亏血少而罹痹证者,或热痹后红肿发热虽退,津伤液劫未复而痹痛未去者;或试用温经燥湿通络之剂,以及火罐艾灸等法后,使筋脉失于濡养、运动更为不利者。一般可见到患者比较消瘦,纳谷减少,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结,患肢不能屈伸,疼痛夜甚于昼,脉象细数。阴血不足,可以影响关节活动、产生痹痛。而热痹可以伤阴,更不言而喻,所以这类痹证,是不可以用辛温燥热之品去治疗的。

但有关内伤阴虚痛风的治法记载不多。朱丹溪氏在《丹溪心法》中言:“瘦人肢节痛,是血虚,宜四物加防风、羌活”,对我们制定柔润舒筋法有启发作用。

03、温阳宣通,治痹痛,除独活寄生汤及柔润舒筋汤外,对于阴寒凝滞而致痹痛,选用《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鹿角胶)。

阳和汤原治“流痰及一切漫肿无头,平塌白陷之阴疽”。李师根据其温经散寒之作用,用治阴寒凝滞的痹痛,特别是西医所称的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

若用一般驱风散寒之剂不效,痹痛不能站行,脉沉细不数者,可考虑选用阳和汤。方中熟地必须重用,以监制其他药物的辛燥;还可加用穿山甲,取其攻通之性以助阳药深入病所;也可加用附片,以散寒止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xw/1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