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24.html

蕲蛇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简介

蕲蛇,中药名。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本品为赣科动物五步蛇的于操体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胜,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本品气服,味微成。以头尾齐全、条大、花纹斑块明显、内壁洁净者为佳。去头、鳞,切成寸段,生用或酒炙用:或去头,用黄酒润透后,去鳞、骨,干燥,制成蕲蛇肉用。

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QíShé

故事典故

(1)尖吻蝮虽毒,却是中国的名贵传统中药,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进贡的珍品,也是出口的珍贵药材。关于它的习性和药用价值,在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巳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宋庄绰《鸡肋编》载“白花蛇”条云:“今医家所用,惟取蕲州蕲阳镇山中者。去镇五六里有灵峰寺,寺后有洞,洞是皆此蛇,而极难得。得之者以充贡。洞内外财产,虽枯两目犹明;至黄梅诸县虽邻境,枯则止一目明;其舒州宿松县又与黄梅为邻,间亦有之,枯则两目皆不明矣。”明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几次上蕲州龙峰山,目睹五步蛇吃石南藤及其被捕情况,根据实地观察,写了《白花蛇传》。他还在《本草纲目》中,对五步蛇的形态、习性、捕捉干制的方法和用途作了详尽的记述。他说:“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然蕲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货,官司取者,皆自江南兴国州诸山中来。”据他说:真正的蕲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背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旁有念珠斑,尾尖有一佛指甲,多在石南滕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剖之置水中,自反尾涤其腹。”《尔雅·翼柴》亦有类似记载:“蛇死后皆闭,惟蕲州花蛇开。如生舒、蕲两界间者,则一开一闭,故人以此验之。

(2)据说: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态,验证书本记载,李时珍来到了蕲州城北的龙蜂山捕蛇(白花蛇为蕲州特产),只听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说来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面粉遇水一样,缩成了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颈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体的后部,这时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来了。李时珍定前去仔细观察了白花蛇的形态,只见蛇头大似三角形,嘴里长着4只长牙,背上有24块斜方格,腹部还有斑纹,与一般的蛇,确实不一样。接着,捕蛇人将蛇挂在路旁的小树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内脏,盘曲后装进了竹篓筐,据说,将蛇烘干后,才能当药用。李时珍记录了捕蛇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活动,不仅补充了本草书,也为后来编写《白花蛇传》,提供了重要材料。几年后,李时珍又根据白花蛇的祛风特性,制成了专治半身不遂中风症的“白花蛇酒”。据现代药理分析,证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

snake

QíShé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本品具走窜之性,性温通络,能内走脏腑,外达肌表而透骨搜风,以祛内外之风邪,为截风要药,又能通经络,凡风湿痹证无不宜之,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经络不利,麻木拘挛者,常与防风、羌活、当归等配伍,如白花蛇酒(《濒湖集简方》)。

2.中风口眼锅斜,半身不遂本品“透经络,搜风邪”,功善祛风,通经活络,故可用治中风口眼蜗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常与全蝎、蜈蚣、天南星等药配伍。

3.小儿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本品人肝,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风去则惊搐自定,为治痉挛抽搐常用药。治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之痉挛抽搐,多与乌梢蛇、蜈蚣同用。

4.麻风,疥癣本品能外走肌表而祛风止痒,兼以毒攻毒,故风毒之邪雍于肌肤亦为常用之品。治麻风,每与大黄、蝉蜕、皂角刺等相配;治疥癣,可与荆芥、薄荷、天麻等同用。册此外,本品有毒,能以毒攻毒,可用治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

煎服,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日2~3次。或酒浸、熬膏,或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相关论述]

1、《雷公炮炙论》:治风。引药至于有风疾处。2、《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大风疥癞及暴风瘙痒,脚弱不能久立。3、《本草纲目》: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END

排版

张艺

文字

百度+《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侵删)

图片

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xw/1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