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音频已在喜马拉雅发布,可搜索“掌上扁圣”账号收听

01、巴豆巴豆利痰水,能破寒积。生于巴蜀之地,形状像豆,所以被称为巴豆。我们经常会在武侠或者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情节:为了削弱对方的战斗力,就偷偷在饮食中下了巴豆,成功地让对方拉肚子到虚脱。这其实利用的就是巴豆峻下的大毒之性。在寒性药中我们学习过一味峻下的药:大黄。大黄能像大将军一样纵横脏腑,涤荡人体的污垢浊毒,巴豆的峻下之力不亚于大黄,但它的药力来源于辛热大毒。所以在通肠利腑这个疆场上,大黄是寒将军,巴豆就是热将军。人体寒积引起的便秘、腹胀、痰饮喘满等,就像大地冰封后,管道也被冻住了,这时候用大黄下去,就像用冰来通冰,只能让冰冻更加坚实,捅破了管道也无法让水流通行。而辛热的巴豆一用,就像是哗啦浇下去一桶热水,管道里的冰遇热自化,这时候巴豆的大毒就像尖锐的锥子,把消解开的冰块进一步捣碎捅出去,体内的寒痰胶固、寒阻腹水、寒凝宿便,一切的脓血腐秽,就一块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了一则医案,一个60多岁的老妇人,大便溏泻了5年之久,吃了很多医家开的健脾固肠的药,泻的反而更厉害。李时珍见她脉象沉滑,便断定有冷积在内,本虚标实,所以用巴豆制成药丸给她服用。两天后老妇人的泄泻就好了。李时珍根据这个思路,单用巴豆丸治愈的泄痢积滞患者就有近百人。但是巴豆药性过于峻猛,我们一定要明确有寒凝积滞才可以对症使用,且使用时药量一定要做好控制。02、独活独活疗诸风,不论久新。独活的植物状态很有意思,据古书记载,它是一茎直上,有风的时候不动,没有风的时候却可以自由摇摆,所以又叫做独摇草。从独活的这种生长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它既能定风又能祛风,对风有着极强的驾驭能力。独活气味雄烈,芳香四溢。气味的穿透力是很强的,比如楼下有人炖肉,只要开一道门缝,整栋楼都能闻到味。所以独活进入人体后,凭着这股气势就能通关利窍,无所不达,并且速度很快。风邪的特点是善于游走,暂停在哪里就会让哪个部位发生疼痛、瘙痒、湿疹等症。就像一只老鼠游窜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制造污浊垃圾。一般的草木虽然也能够捕鼠,但速度跟不上。独活就像猫,不管老鼠窜到哪里都能准确地扑过去。无论老鼠还是小鼠,统统不给它们在体内继续为祸的机会。所以不管是得了很久的风湿,还是刚患上的肢节疼痛、瘙痒、皮疹,只要具备风邪的游走特点,脉象上带浮,都可以用独活来治疗。但是风药有个特点,它本身胜湿,却也能伤阴。就像拿着吹风机吹头发,目的是为了把头发吹干,但吹的过久,头发就会从湿变得干枯毛躁。所以用羌活等风药时,往往需要搭配养阴的队友。03、山茱萸山茱萸治头晕遗精之药。山茱萸颜色鲜红,果实累累,炮制前形状有点像稍长的酸枣。去籽后炮制的山萸肉则像枸杞。它的味道酸涩,入药能收能固能敛,就像一个塞子,专门塞补人体渗透的地方。人体血气就像一条河流,拱卫环绕它的精气好比一道大堤,精气不固就像大堤出了漏洞,出现遗尿、遗精、崩漏、泄痢、出虚汗、大病虚脱等等渗漏病象。这时候把山萸肉这个塞子塞下去,就能把漏洞补上,把“漏”证解除,连带“漏”证引发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等病象也一起治愈。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中第一味药是熟地黄,第二个就是山萸肉。可见山萸肉的补益之功。由于山萸肉塞补的是正气的漏洞,有很强的固涩滑脱、振作精神的功效,在元气虚脱、生命垂危的时候,它还能像定海神针一样发挥力挽狂澜的效果。这就像两军交战时一方失去了将领,士气崩溃军力涣散,马上败局已定,这时候山萸肉强大的收敛之性好比一杆大旗和一声怒喝,让涣散的士气迅速振作聚拢,重新拥有对战的能力。近代名医张锡纯对山萸肉的这个特点吃得非常透,常用它作为人体元气虚脱、阴阳气血即将散尽时候的救急之药,留下了大量成功案例。04、白石英白石英医咳嗽吐脓之人。古书记载,石英有黄、赤、青、黑、白、紫六种,其中白色为六英之贵。白石英颜色为白,入通于肺;矿石类比较重镇,能够降逆;其性温,温能化寒饮;其形锐利,能刺破疮痈。这样一分析,白石英治咳嗽吐脓的功效就很容易理解了。肺位于人体脏腑的最上部,直通于口鼻,最容易受到寒热等外邪的侵害,所以又被称为娇脏。《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肺在遭遇寒邪后往往会宣降失常,出现咳嗽、吐白痰、喘逆等症,寒邪在肺内郁积的久了就会化火,让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疮,这时候病人往往会伴随发烧、咳嗽、吐腥臭浊痰甚至脓血痰等,这时候把白石英请出来,就可以带着锋利气势入通肺部,刺痈排脓、温化寒饮、降服逆气,让肺部恢复健康秩序。由于白石英在当下临床应用比较少,我们略作药性了解即可。05、厚朴厚朴温胃而去呕胀,消痰亦验。厚朴因为皮厚而质朴得名,它的形象高大厚重,扎根大山,默默吸取雾露精华,攒够一身醇厚的药香。这种踏实淳朴的性格,很像厚德载物的土地,所以厚朴与脾胃之间有一种奇异的同气相求关联。皮本应走表,但由于厚朴皮十分厚重,所以能够内行,入中焦脾胃。脾胃是水谷食物腐熟转化成为津液的大锅炉,当这个锅炉因寒或者湿困顿,导致火力不足的时候,食物就不能很好地腐熟,气体和残渣互相分离,就会出现呃逆、呕吐或者胀气。人体水湿得不到运化,就会慢慢地积聚成痰,就像水湿在地面得不到吸收和蒸发,就会慢慢成为烂泥。而厚朴的苦燥之味能够消除脾胃中焦的湿邪,辛温之性能温化脾胃中焦的寒积凝滞,让脾胃挣脱掉寒湿束缚,重新良性运转,呕胀和痰浊也就能随之消解了。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药性白话解就讲到这里。课程语音同步发送至喜马拉雅平台,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巩固,早日领悟中医思维的奥妙。

下一期我们继续学习热性药的最后五味:肉桂、鲫鱼、代赭、沉香、橘皮

扁圣书院《药性赋》精品学习班

具体内容如下:

1、中医经典背诵班之《药性赋》;

《药性赋》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该书将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2、学习方式:

①由老师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分解背诵任务,定时发送当天需要背诵的章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背诵作业(语音);

②每周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线上答题等互动活动;

③用中医思维细解常用药;

④定期组织线下交流、采药、识药等相关活动。

3、学习费用:99元/期(此项费用为学习保证金,学员按时完成背诵任务并通过考核即可如数归还);

4、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xw/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