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229346.html

颜面神经麻痹

患者任×,女,29岁,工人,年7月30日初诊。诉口眼?斜已六天,经西药治疗未见改善。嘴唇向左?斜,右侧鼻唇沟变浅,右眼闭合不全,饮食会从右嘴角漏出。自觉右颜面紧束麻木,右耳根部胀感,右眼发蒙,舌右侧味觉苦,脉细苔薄白。

诊断:

右颜面神经麻痹。证属风湿闭阻脉络,宜祛风胜湿通络。

药用:

羌活6克,防风9克,细辛3克,白芷6克,川芎6克,黄芩6克,甘草5克,秦艽12克,苍术6克,当归10克,炒僵虫10克,蔓荆子9克。

8月2日二诊:服药三剂,右颜面紧束麻木及右耳根部胀感减轻,舌面右侧味苦转为甜味,此乃风邪引动痰湿,守上方加佩兰6克以醒脾化湿,嘱服三剂。

8月5日三诊:嘴唇?斜转轻,右眼能闭合,食物味觉已不感甜味。右眼仍蒙,湿浊已化,肝阴未复,守上方去佩兰加枸杞12克以养肝明目,三剂。

8月9日四诊:嘴唇已不?斜,右耳根部不胀,眼蒙好转,右上眼皮有时发跳,以养血祛风而善后。

药用:

钩藤10克,菊花10克,炒僵虫9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芷6克,川芎6克,生熟地黄各10克,刺蒺藜10克,秦艽12克,防风10克。服三剂,诸症消失而痊愈。

按:九味羌活汤出自《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防风、苍术各5g,细辛1g,川芎、白芷、黄芩、生地黄、甘草各3g。

功效: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苔薄白,脉浮紧等。

方解:

本方主治证由风寒湿邪侵于肌表经络,皮毛闭塞,内有蕴热所致。风寒湿邪束于肌表,皮毛闭塞,阳气不得外达,可引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若寒湿伤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引起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是里有蕴热;若苔白、脉浮,则是邪在其表。治宜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方中羌活祛风散寒,除湿镇痛,除在表之风寒湿邪最宜,为主药;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除湿散寒止痛,又助羌活解表,为辅药;生地黄、黄芩清泄里热,兼以制约上述诸药辛温香燥之弊,以防过燥伤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恰当,不但可祛风散寒,除湿镇痛,兼清里热,而且温散不助里热,清热不恋表邪,实乃解表剂中一首良方。

加减:

本方证以恶寒发热,肢体酸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临床应用时,若肢体酸痛较剧,可重用羌活以加强通痹止痛之力;若湿邪较轻,肢体酸痛不甚,可去苍术、细辛,以减轻温燥之性;若湿重胸满,可去滋腻之生地黄,加厚朴、枳壳以行气祛湿;如无内热,则生地黄、黄芩又应减去;里热甚者,可加石膏、知母;如无头痛,可去细辛。

该患者由劳累汗出浴水,络脉空虚,腠理不密,风湿乘虚而入,闭阻脉络,气血流行不畅而发生。治疗以祛风胜湿通络为主,用九味羌活汤去凝滞之生地,加入蔓荆子搜肝风,散头面风邪,炒僵虫祛风化痰,秦艽散风祛湿,合当归通络舒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以。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xw/1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