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穴性和人的性格一样具有某一方面的特性

中药、穴位,和一个人的性格一样,都具备某一种特性,在万千世界里,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她)(它)来。

有的人,性格稳重,有的人,性格张扬,有的人,善理科,有的人,善文科、化学、地理、考古……

中药、穴性,也是一样!

二:从对药羌活与独活来解读二者的药性、穴性的特性

(一)相同点

比如,中药中的一组对药,羌活与独活。

羌活、独活,都是治疗风湿痹疼、祛风除湿的要药,很多中医都喜欢把它们开到一起使用,这对不对呢?我个人认为,不一定……。

首先,我们看这两味药的药性,均入膀胱经和肾经。

再一,两者都是祛风除湿,说明,入两经的血分中的气药,湿重成水,水属膀胱、肾,风胜湿,这好象也没有问题。

(三)问题来了归经是否各有侧重呢?

但是,问题来了,它们都入肾、膀胱经,是各入百分之五十呢,还是有侧重?

答案是应该有侧重。

(四)独活药性、穴性解读

1.独活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

独活

性味

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

归肾、膀胱经。

功效

祛风除湿,痛痹止痛。

主治

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2.相关文献论述

1、《汤液本草》: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2、《本草经疏》:独活,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乘虚客之,则成奔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奔豚。癎与庢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癎庢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

3、《本草汇言》: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疝瘕,消痈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在此矣。

3.依据相关文献,我个人认为独活入膀胱经多一点,从头至足是它主体运行规律,与之相对应膀胱经上昆仑穴的主体运动也是从头至足

独活,入膀胱经多一点,膀胱经,从头至脚,说明独活的特性,从头至脚,是背部的运动。

膀胱经从巅顶到足的运动,是哪一个穴位主管的呢?对,是昆仑穴。

在风水地理中认为,神州大地,以昆仑山脉为尊,故有,天下风水出昆仑一说。

所以说,昆仑穴,从头至足,是它的主体运动规律,主降。昆仑穴,五行属火,具备火的温热散寒的特性,故可以除寒祛湿,是气分中的火性。

4.依据独活药性、昆仑穴穴性采用不同的剂量与火候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也说明人体内药和外药的相对应

对本经而言,主管膀胱的开合通尿的特性,尿不出、尿不尽、尿不大,这是冬藏之象,用温热灸昆仑穴,营造春夏之宣散之象,可治这些“尿性",如果尿频数,起夜多,就秋灸昆仑穴(微温灸),营造夏季到秋季的秋收特性,就可以让你一觉到天明。

空间医学中,郭老师认为,独活行外焦,克数为1~4克,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1~2克为收(金性),3~4克为温通(火性),我个人认为可以的,因为这更符合昆仑穴的秋灸与夏灸的对应收、散不及的不同对症。

膀胱主表,独活,从天到地,天湿为阴,风吹云散,脸色晦暗、肌肉湿重,独活、昆仑可治。

5.回过头看艾灸的火候与药物的剂量重要性

我们在前面[普静讲习录】唐老师谈艾灸艾灸玩火的艺术(点击蓝色字体即可查看)一文当中说艾灸的关键在于火候,目的在于营造所需要的四季之象,比如上面所说的昆仑穴温热灸与微温灸,就是通过火候大小,分别营造不同的四季之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说艾灸不是烤肉,越热越好。

有句话说: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同一种药剂量不一样所起到的作用就不一样。

那么羌活如何理解呢?羌活代表穴位也是昆仑穴吗?然谷穴?

且听下回分析。

本篇是医师神手班课程的部分内容

医师神手绝技开班通知

医师神手绝技班教程之握固练法及理论

唐辉老师谈练精化气灸

[普静讲习录】唐老师谈艾灸艾灸玩火的艺术

以上均是本次医师神手绝技班的课程内容,大家可以点击查看

玄普门普静年2月18日写于昆明滇池岸旁。

医师神手绝技班教程之握固练法及理论

的交流互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huoa.com/dhyf/1396.html